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兩百一十章 崇政殿問政

隔天。

李傑將兩府大臣及侍從官,全部召集到了崇政殿。

大慶殿、文德殿、垂拱殿、紫辰殿、崇政殿、延和殿皆是朝會及聽政之所。

其中,崇政殿又名便殿、後殿,自真宗末年開始,真宗常用雙日御殿聽政。

偶爾,此殿也會作為宴會之所。

不過,自李傑繼位之後,極少於崇政殿召見群臣,而崇政殿旁邊的邇英閣,他倒是常去。

因為,那裡是聽書講學之所。

殿內。

李傑面無表情的坐在御臺之上,目光從群臣的臉上一一掃過。

“諸卿,京中鹽價幾何啊?”

此話一出,臺下的眾臣終於明白了官家將他們召集過來的原因。

一般而言,除非遇到什麼突發事件,否則,在召對之前,群臣是會提前得知廷議的事項的。

而今天,李傑並沒有提前通知他們。

如此一來,被召集而來的大臣還以為邊關又出了什麼事。

結果,官家召集他們只是為了問一問鹽價?

這,必不可能!

鹽價?

鹽政才是!

其實,如果李傑第一時間問的問題是鹽政,那麼在場的大臣,誰都能答上兩句。

畢竟,能夠站在現場的,哪個不是飽讀詩書之輩?

哪怕是武臣出身的曹利用,也不是那種不學無術之徒,見的多了,總能聊上幾句。

然而,李傑現在問的卻是鹽價。

這可難倒了在場的眾臣。

官做到了這一步,單憑朝廷的俸祿,他們的收入就能吊打百分之九十九的人。

若是算上額外收入,那必然更多。

用一個現代一點的描述,他們都是價格不敏感人群。

別說是一斤鹽44文,便是一百文一斤,對於他們而言,也沒什麼區別。

“回陛下,據臣所知,京中鹽價應在四十文左右。”

少頃,呂夷簡微微上前半步,其實,呂夷簡之所以關注鹽價,並不是因為他關心民間疾苦。

只是和他的履歷有關。

鹹平年間,呂夷簡進士及第,他入仕的第一任差遣是絳州推官,不過,很快他就被調到了鹽城任監判官。

鹽城,以鹽為名,顧名思義,乃是食鹽的重要產地。

後來,呂夷簡又以大理寺丞的本官領了西溪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