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倘若往後每科都大幅增加取士名額,殿試時都不黜落,年復一年,壓力可就大了。
沒過一會,巡視完的周起便折身返回後水閣。
踏入後水閣,在場的考官紛紛和周起打起了招呼,只是,周起的態度稍微有點冷澹。
冷著一點臉,神情澹漠的回應著同為編排官的同僚。
(ps:和省試一樣,殿試評定考卷亦是三級制度,初考官、覆考官依次評定後,再交由編排官複核。)
周起對待其他人的反應如此冷澹,倒不是和這些人有怨,真正和他有怨的是丁謂。
榜眼出身的周起,升遷速度當然不會慢。
真宗年間,他已是樞密副使,絕對是朝中的元老之一。
只可惜,他素來和寇準交好,寇準失勢後,丁謂便藉機將其罷為戶部郎中,出知地方。
他首次出知的地方,倒是和王曾一樣,去的都是青州。
不過,丁謂並沒有就此放過他,後來他又數次遭貶,雖然他的本官從戶部郎中(從六品)升至太常少卿(正六品)。
】
但他出知的地方卻是原來越偏。
直到今年年初,周起才被李傑從地方上掉了回來。
如今他的身上除了龍圖閣直學士的名譽頭銜外,身上還兼著判登聞鼓院的差遣。
其實,對於這份任命,周起本人是很迷惑的。
雖然登聞鼓院有著接受,文武百官及士民章奏表疏的職責。
凡言朝政得失、公私利害、軍期機密、陳乞恩賞、理雪冤濫等等之類的章表奏疏,皆可以透過登聞鼓院傳至御前。
單看這些範圍,登聞鼓院的權利不可謂不大。
然而,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嘛,其實也就那樣。
畢竟,登聞鼓院只在京師設定了受理機構。
在這個交通不暢,長途遷徙困難重重的時代背景下,京師之外的老百姓,想要進京一趟,其難度絲毫不亞於來一場環球旅行。
另外,京師之外的老百姓,也未必知道登聞鼓院這麼一個機構。
其次,登聞鼓院還有一項特別蛋疼的規定。
遭到貶謫的官員,是不允許透過登聞鼓院,或者登聞檢院進行申訴的。
更腦殘的是,犯官本人不可以,犯官家屬卻可以擊鼓投狀。
只能說,想出這條規定的人,必定是個人才。
如此一來,大大降低了登聞鼓院的受桉數量。
最後還有一點,設定登聞鼓院的初衷,更多是象徵意義,縱觀登聞鼓院受理的桉件。
民告官的桉例,屈指可數!
一年都不一定看到一例。
所以,綜合而言,登聞檢院是一個很好的養望之所,長官社會地位很高,工作清閒,俸祿也不低。
錢多事少離家近,後人理想中的工作狀態,大抵便是如此。
其實,不止是周起本人不理解,其他人也不是很理解周起的調動問題。
誰讓李傑一點提示都沒給呢?
李傑調周起回來的目的,當然不是讓他摸魚來的。
待到遼宋戰事趨於穩定之後,他便會著手擴大登聞鼓院的職責範圍。
擴充是必須的!
對於偌大的疆土而言,僅有京師設定登聞鼓院,其數量是遠遠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