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兩百四十二章 狂歡

轉眼間,七天過去,距離正式放榜,只剩下三天時間。

舉子們的狂歡仍在繼續,一如高考之後的學生,只想狠狠的放縱一下自己,有些人還喜歡挑戰一下自己的軟肋。

不過,這一切和宮中無關。

緊張忙碌的閱卷工作,即將迎來尾聲。

殿試的閱卷程式大致分為六步,第一步,先去其鄉貫狀,以字號代替,第二步,由封彌官比對謄錄和本卷。

比對完成後,送至初考官處定等,而後再次彌封,送至覆考官處再次定等。

初考官、覆考官閱卷結束,最後送至詳定官,複核初考官和覆考官的評定結果,綜合給出最終評定等次。

(ps:前文有一處疏漏,自天禧三年(1019)開始,殿試的考評流程為初考官、覆考官、詳定官,而不是之前的編排官

不過,影響不大,具體意思沒變,只是稱呼變了)

隨著放榜日漸臨,閱卷工作基本完成,如今剩下的只有排名問題。

排名,絕對是殿試稽核中的重中之重。

因為最終的排名,會決定新科進士授官時的待遇。

自太宗淳化三年(992)之後,進士科等次分為五甲,第一、第二甲賜進士及第,第三、第四甲賜進士出身,第五甲賜同進士出身。

其實,宋朝的一甲和明清時期的一甲是有些不一樣的。

在很多人的認知裡,一甲只有三人,即狀元、榜眼、探花,但北宋並不是如此。

首先,探花是同科當中年紀最小的那個,不是特指第三人。

其次,一甲也不止三人,而是有五人。(偶然也會多幾人,如一甲第六,一甲第八)

言歸正傳。

雖然一甲和二甲都是進士及第,看起來好像差不多,但具體待遇卻是天差地別。

一甲這五人,是所有進士中,授官待遇最高的五人。

及第授官時,新科狀元起步便是將作監丞(文官37階中第27階),這是從八品的京官。

從八品的京官,按照規定,是可以擔任州通判的。

起步便是州級二把手,先發優勢,無限大。

而第二、第三名,雖然待遇比狀元差一點,但也就一點,起步是正九品大理寺評事(京官),論階位只比將作監丞小一級。

至於,第四第五,其初授本官也是大理寺評事,不過,具體的差遣卻要比第二第三低一些,只能授簽署節度判官事。

(籤判,京官充任,級別低於州通判,輔左州府長官處理公事,類比的話,約等於市委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