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何德何能,竟然能和同文先生相提並論?
看到劉娥驚訝不已的樣子,李傑暗道。
就這,他還是收著誇獎的。
戚同文固然名耀一時,但若是和名傳千古的范仲淹相比,兩人的差距,不可以道里計。
後世之人,誰不知道範仲淹?
岳陽樓記,瞭解一下?
至於,戚同文?
想必絕大多數人都是不知道的,雖然戚同文是范仲淹的‘偶像,。
世上有多少人會去了解偶像的‘偶像,?
其實,不止是後世,很多宋人的精神偶像也是范仲淹。
如王安石曾盛讚范仲淹,一世之師,由初起終,名節無暇。
‘無暇,二字,有幾人能擔之?
范仲淹的小迷弟朱熹更是直言,范仲淹乃是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
大文豪蘇軾同樣是范仲淹的迷弟一枚,出為名相,處為名賢,樂在人後,憂在人先。….
「看大娘孃的樣子,似乎很震驚?」
「且觀後效吧。」
李傑呵呵一笑,自動略過這個話題,反正時間會證明一切。
「拋開書同文那點,大娘娘覺得范仲淹的奏疏,有幾分可取之處?」
劉娥聞言也不在糾結官家的評價,轉而回憶起了奏疏中的內容。
她的記憶力很好,即便年紀大了,依然能維持年輕時的狀態。
因此,哪怕只是大致的看了一遍,奏疏中的內容,她扔是瞭然於胸。
沒過多久,劉娥直言道。
「學田制,倒是謀國之言。」
窮苦出身的劉娥,很清楚沒錢的難處。
錢,固然無法解決所有的人,但有了錢,卻能擺脫世間九成的煩惱。
官學的廢弛和錢,也不無關係。
五代時期,各方勢力亂戰不休,今日打這個城,明日打那個州,不止是人被打廢了,教育同樣被打廢了。
如四大書院的嵩陽書院,這所建立於後周的書院,為什麼要建立在太室山上?
躲避戰亂而已。
教書育人,從來都不是短期見效的,五代時期的諸侯,一門心思只想著搶人,搶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