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兩百九十二章 關稅

承明殿。

寇準今天入宮主要是為了彙報市舶司一事。

此前,朝廷對市舶司不是很重視,以致於管理制度也跟著混亂。

比如,徵稅一事,廣州市舶司對於抵宋的蕃商,所有貨物都是統一的抽解(徵稅)標準。

不論貨物價值高低,全都是十成抽一成。

其實,十稅一的稅率並不算太高,畢竟海貿獲利豐厚,但全都採用統一標準徵稅,也有壞處。

海外蕃商通常只會販售價值相對較高的貴重物品。

似糧食、稻種之類的東西,根本就無人問津。

朝廷現在推廣的占城稻,最早便是閩地的商人帶回大宋的。

但引入占城稻,並不是有意為之,而是意外的產物。

由民間自發的行為,效率明顯會低一些。

如果由官方出面,負責引導,效率肯定會高很多。

一如海貿,嘗過海貿甜頭的商賈,即便不用朝廷引導,也會深度參與。

然而,對於那些沒有參加過海貿的商賈,如果單純靠口口相傳,對方多半不會全信。

起初,寇準不是很明白,為什麼陛下要推行海貿。

哪怕陛下點撥過,他還是不太明白。

直到最近,看到京中酒肆的盛景,寇準方才恍然大悟。

君子重義,小人重利。

天底下絕大多數人都是重利的人,士農工商,商之一道,利最重。

官家推行海貿的根本原因,是為了將那些土財主從土地中解放出來。

海貿雖然風險不小,但利潤卻足夠高。

至於,具體高到什麼程度?

高到足以讓人忽視風險的程度。

種地的那點收入,壓根就沒法和海貿相比。

當然。

土地收入,有一個海貿無法比擬的地方。

穩定!

除了遇到災年,土地收入基本不會產生什麼波動。

想要引導地主們轉向商貿,誘之以利,是必須的。

不過,單純的利誘,肯定是不夠的。

相關的配套政策,也必須跟進。

而這,便是寇準今天的彙報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