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53章 貼身侍女的覺悟

少林眾高僧面面相覷,無不失色,輩份較低之眾僧卻都側耳傾聽。

神山又嘰哩咕嚕的說了一大篇梵語,說道:“這段梵文譯成華語,想必如此:卻將紛飛之心,以究紛飛之處,究之無處,則紛飛之念何存?返究究心,則能究之心安在?能照之智本空,所緣之境亦寂,寂而非寂者,蓋無能寂之人也,照而非照者,蓋無所照之境也。境智俱寂,心慮安然。外不尋塵,內不住定,二途俱泯,一性怡然,此般若掌內功之要也。”

哲羅星這時已猜到了他的用意,欣然道:“正是,正是!

那日小僧與師兄在五臺山清涼寺談佛法,論武功,所說我天竺佛門般若掌的內功要訣,確是如此。”

神山上人道:“那日師兄所說的大金剛拳要旨和摩訶指秘訣,小僧倒也還記得。”說著又滔滔不絕的說一段梵語,背一段武經的經文。

玄慈及少林眾高僧聽神山所背誦的雖非一字不錯,卻也大致無誤,正是那三部古籍中所記錄的要訣,不由得都臉色大變。想不到此人居然有此奇才,適才默默翻閱一過,竟將三部武學要籍暗記在心,而且又精通梵語,先將經訣譯成梵語,再依華語背誦。道清、融智、玄慈等均通梵文,聽來華梵語義甚合,倒似真的先有梵文,再有華文譯本一般。這麼一來,波羅星偷閱經書的罪名固然洗刷得乾乾淨淨,而元元大師、七指頭陀等少林上輩高僧,反成了抄襲篡竊、欺世盜名之徒。這件事若要據理而爭,那神山伶牙俐齒,未必辯他得過。玄慈氣惱之極,一時卻也想不出對付之策。

玄生忽又越眾而出,向哲羅星道:“大師,你說這般若掌、摩訶指、大金剛拳,都是本寺傳自天竺,大師自然精熟無比。

此事真假極易明白。小僧要領教大師這三門武功的高招,小僧所使招數,決不出這三門武功之外。大師下手指點時,也請以這三門武功為限。”說著身形一晃,已站到哲羅星的身前。

玄慈暗叫:“慚愧!這法子甚是簡捷,只須那胡僧一出手,真偽便即立判,怎麼我竟然念不及此?”神山上人也是心中一凜:“這一著倒也厲害,哲羅星自然不會什麼般若掌、摩訶指、大金剛拳,卻教他如何應付?”

哲羅星神色尷尬,說道:“天竺武功,著名的約有三百六十門,小僧雖然都約略知其大要,卻不能每一門皆精。據聞少林寺武功有七十二門絕技,請問師兄,是不是七十二門絕技件件精通?倘若小僧隨便請師兄施展七十二門絕技中的三項,師兄是不是都能施展得出?”

這番話一說,倒令玄生怔住了。少林寺絕技,每位高僧所會者最多不過五六門,倘若有人任意指定三門,要哪一位高僧施展,那確是無人能夠辦到。玄生於武學所知算得甚博,但七十二門絕技中所會者亦不過六門而已。哲羅星的反駁甚是有理,確也難以應付。

突然外面一個清朗的聲音遠遠傳來,說道:“天竺大德、中土高僧,相聚少林寺講論武功,實乃盛事。小僧能否有緣做個不速之客,在旁恭聆雙方高見麼?”一字一句,清清楚楚的送入了各人耳中。聲音來自山門之外,入耳如此清晰,卻又中正平和,並不震人耳鼓,說話者內功之高之純,可想而知;而他身在遠處,卻又如何得知殿中情景?

玄慈微微一怔,便運內力說道:“既是佛門同道,便請光臨。”又道:“玄鳴、玄石兩位師弟,請代我迎接嘉賓。”玄鳴、玄石二人躬身道:“是!”剛轉過身來,待要出殿,門外那人已道:“迎接是不敢當。今日得會高賢,實是不勝之喜。”

他每說一句,聲音便近了數丈,剛說完“之喜”兩個字,大殿門口已出現了一位寶相莊嚴的中年僧人,雙手合十,面露微笑,說道:“吐蕃國山僧鳩摩智,參見少林寺方丈。”

群僧見到他如此身手,已是驚異之極,待聽他自己報名,許多人都“哦”的一聲,說道:“原來是吐蕃國師大輪明王到了!”

玄慈站起身來,搶上兩步,合十躬身,說道:“國師遠來東土,實乃有緣。敝寺今日正有一事難以分剖,便請國師主持公道,代為分辨是非。”說著便替神山、哲羅星師兄弟、觀心等諸大師逐一引見。

眾僧相見罷,玄慈在正中設了一個座位,請鳩摩智就座。

鳩摩智略一謙遜,便即坐了,這一來,他是坐在神山的上首。

旁人倒也沒什麼,神山卻暗自不忿:“你這番僧裝神弄鬼,未必便有什麼真實本領,待會倒要試你一試。”

鳩摩智道:“方丈要小僧主持公道,分辨是非,那是萬萬不敢。只是小僧適才在山門外聽到玄生大師和哲羅星大師講論武功,頗覺兩位均有不是之處。”

群僧都是一凜,均想:“此人口氣好大。”玄生道:“敬請國師指點開示。”

鳩摩智微微一笑,說道:“哲羅星師兄適才質詢大師,言下之意似乎是說,少林派有七十二門絕技,未必有人每一門都能精通,此言錯矣。大師以為摩訶指、般若掌、大金剛拳是少林派秘傳,除了貴派嫡傳弟子之外,旁人便不會知曉,否則定是從貴派偷學而得,這句話卻也不對。”他這番話連責二人之非,群僧只聽得面面相覷,不知他其意何指。

玄生朗聲道:“據國師所言,有人以一身而能兼通敝派七十二門絕技?”鳩摩智點頭道:“不錯!”玄生道:“敢問國師,這位大英雄是誰?”鳩摩智道:“殊不敢當。”玄生變色道:“便是國師?”鳩摩智點頭合十,神情肅穆,道:“正是。”

這兩字一出,群僧盡皆變色,均想:“此人大言炎炎,一至於此,莫非是瘋了?”

少林七十二門絕技有的專練下盤,有的專練輕功,有的以拳掌見長,有的以暗器取勝,或刀或棒,每一門各有各的特長,使劍者不能使禪杖,擅大力神拳者不能收發暗器。雖有人同精五六門絕技,那也是以互相併不牴觸為限。玄生與波羅星都練了般若掌、摩訶指、大金剛拳三門功夫,那均是手上的功夫。故老相傳,上代高僧之中曾有人兼通一十三門絕技,號稱“十三絕神僧”,少林寺建寺數百年,只此一人而已。少林諸高僧固所深知,神山、道清等也皆洞曉。要說一身兼擅七十二絕技,自是欺人之談。

少林七十二門絕技之中,更有十三四門異常難練,縱是天資極高之人,畢生苦修一門,也未必一定能夠練成。此時少林全寺僧眾千餘人,以千餘僧眾所會者合併,七十二絕技也數不周全。眼看鳩摩智不過四十來歲年紀,就說每年能成一項絕技,一出孃胎算起,那也得七十二年功夫,這七十二項絕技每一項都是艱深繁複之極,難道他竟能在一年之中練成數種?

玄生心中暗暗冷笑,臉上仍不脫恭謹之色,說道:“國師並非我少林派中人,然則摩訶指、般若掌、大金剛拳等幾項功夫,卻也精通麼?”

鳩摩智微笑道:“不敢,還請玄生大師指教。”身形略側,左掌突然平舉,右拳呼的一聲直擊而出,如來佛座前一口燒香的銅鼎受到拳勁,鏜的一聲,跳了起來,正是大金剛拳法中的一招“洛鐘東應”。拳不著鼎而銅鼎發聲,還不算如何艱難,這一拳明明是向前擊出,銅鼎卻向上跳,可見拳力之巧,實已深得“大金剛拳”的秘要。

鳩摩智不等銅鼎落下,左手反拍出一掌,姿勢正是般若掌中的一招“懾伏外道”,銅鼎在空中轉了半個圈子,拍的一聲,有什麼東西落下來,只是鼎中有許多香灰跟著散開,煙霧瀰漫,一時看不清是什麼物件。其時“洛鐘東應”這一招餘力已盡,銅鼎急速落下,鳩摩智伸出大拇指向前一捺,一股凌厲的指力射將過去,銅鼎突然向左移開了半尺。鳩摩智連捺三下,銅鼎移開了一尺又半,這才落地。

少林眾高僧心下歎服,知他這三捺看似平凡無奇,其中所蘊蓄的功力實已到了超凡入聖的境地,正是摩訶指的正宗招數,叫做“三入地獄”。那是說修習這三捺時用功之苦,每捺一下,便如入了一次地獄一般。

香灰漸漸散落,露出地下一塊手掌大的物事來,眾僧一看,不禁都驚叫一聲,那物事是一隻黃銅手掌,五指宛然,掌緣閃閃生光,燦爛如金,掌背卻呈灰綠色。

鳩摩智袍袖一拂,笑道:“這‘袈裟伏魔功’練得不精之處,還請方丈師兄指點。”一句話方罷,他身前七尺外的那口銅鼎竟如活了一般,忽然連打幾個轉,轉定之後,本來向內的一側轉而向外,但見鼎身正中剜去了一隻手掌之形,割口處也是黃光燦然。輩份較低的群僧這才明白,鳩摩智適才使到般若掌中“懾伏外道”那一招之時,掌力有如寶刀利刃,竟在鼎上割下了手掌般的一塊。

玄生見他這三下出手,無不遠勝於己,霎時間心喪若死:

“只怕這位神僧所言不錯,我少林派七十二門絕技確是傳自天竺,他從原地習得秘奧,以致比我中土高明得多。”當即合十躬身,說道:“國師神技,令小僧大開眼界,佩服,佩服!”

鳩摩智最後所使的“袈裟伏魔功”,玄慈方丈畢生在這門武功上花的時日著實不少,以致頗誤禪學進修,有時著實後悔,覺得為了一拂之純,窮年累月的練將下去,實甚無謂。但想到自己這門袖功足可獨步天下,也覺自慰,此刻一見鳩摩智隨意拂袖,瀟灑自在,而口中談笑,袍袖已動,竟不怕發聲而洩了真氣,更非自己所能,不由得百感交集。

霎時之間,大殿上寂靜無聲,人人均為鳩摩智的絕世神功所鎮懾。

過了良久,玄慈長嘆一聲,說道:“老衲今日始知天外有天,人上有人。老衲數十年苦學,在國師眼中,實是不足一哂。波羅星師兄,少林寺淺水難養蛟龍,福薄之地,不足以留佳客,你請自便罷!”

玄慈此言一出,哲羅星與波羅星二人喜動顏色。神山上人卻是又喜又怒,喜的是波羅星果然精熟少林派絕技,而玄慈方丈準他離寺;愁的是此事自己實在無甚功績,全是鳩摩智一力促成,此人武功高極,既已控制全域性,自己再要想從波羅星手中轉得少林絕技,只怕難之又難,何況波羅星所盜到的少林武功秘笈,不過寥寥數項,又如何能與鳩摩智所學相比?世上既有鳩摩智其人,則自己一切圖謀,不論成敗,都已殊不足道。

鳩摩智不動聲色,只合十說道:“善哉,善哉!方丈師兄何必太謙?”

少林合寺僧眾卻個個垂頭喪氣,都明白方丈被逼到要說這番話,乃是自認少林派武功技不如人。少林派數百年來享譽天下,執中原武學之牛耳。這麼一來,不但少林寺一敗塗地,亦使中土武人在番人之前大大的丟了臉面。觀心、道清、覺賢、融智、神音諸僧也均覺面目無光,事情竟演變到這步田地,實非他們初上少林寺時所能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