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寨子還是太小,容不下太多的人,要操練,大部分人都往山上再走一段路,有一處稍大的谷地,第三營就駐紮在那裡,另外,寧則臣率第五營駐紮在玉符山東南坡,這邊就第一營、第二營……”林縛跟林夢得介紹左軍的駐紮情況。
孫敬軒次子孫文炳領著四五十名西河會眾在後面將一些藥材駝進寨子裡來,他們棄船登岸之後,就打算從濟南府借道回江寧去。
林縛正式組建了工輜營,專門負責行軍工程建造與輜重後勤管理事務。林夢得回來,林縛就讓他直接負責這一塊。
如此一來,便是西河會眾都離開,左軍五營的後勤補給也不會有多少影響。
畢竟就要直接面對東虜鐵騎了,傷亡勢不可免,西河會並無隨軍勤王的義務。
林縛讓護衛領著孫文炳及西河會眾去營房裡休息,他拉住林夢得、吳齊跟他們介紹左軍五營最近的情況。
林夢得在過宿豫後就脫離大部隊直接趕去德州了,吳齊更是深入到京畿地區探聽情報;而在離開宿豫進入山東境內之後,林縛對左軍五營進行大改制,他們還不清楚左軍五營最新的情況。
除了沿途招募人補充到左軍五營中去,又將左軍五營中有工匠手藝以及戰鬥素質相對較弱計程車卒抽出來組建工輜營外,林縛對左軍五營的編制改動也很大。
當世的軍隊編制相對簡單,通常以十五卒編隊為一小隊,以旗頭領之,四小隊為一都隊,以都卒長領之,十都隊為一營,以營指揮領之,數營到十數營或者二三十營為一編制鎮。鎮設主將統領,又設副將輔助,通常一鎮設一名副將不夠,也就出現“某鎮第幾將”的稱謂,每將分別約束數營不等的兵馬。
以林縛後世眼光來看,當世的軍隊編制主要還是限制武將專權,但是也造成指揮體系的效率降低。
左軍五營為臨時募兵,又都是新卒,林縛直接進行軍制改革,也無人管他,內部也沒有絲毫的阻力。
為方便計,林縛沒有改動哨隊與都隊的編制,只是在小隊之下以五卒為一戰鬥小組,日常操練、宿營、行軍,都以戰鬥小組為基本單位。
十五卒的小隊在面對東虜騎兵衝擊時很難保持完整的陣形,為了使陣形給敵騎衝散之後不至於很快崩潰,將小隊細分成三個戰鬥小組,就顯得尤其重要。以戰鬥小組為基本作戰單位,作戰韌性與持續力將獲得提高,實際能提高多少,還待實戰檢驗。
林縛此外在六十卒的都隊之上,以三都隊一百八十卒設一哨隊,新設哨卒長為指揮。
對通常統領數營的一名副將來說,直接管理數十支都隊,會十分的繁瑣,甚至在三五個月時間裡都不可能熟悉手下都卒長們的脾氣、性子。以營為基本防戍、調動單位,又顯得不夠靈活。另外,沒有足夠多的中低階武官,軍隊基層的穩定性也會較差。
林縛直接增加了相當於後世連隊的哨隊設定,又以三哨隊(九都隊)為一營,多餘出來的一都隊兵馬直接打散,將戰鬥素質較差計程車卒編為專門的哨隊炊事兵、馬伕、救護兵以及傳令兵,每一營又專設哨官挑選三十名擅騎術的精銳負責斥候偵察之事。
如此一來,每營還是保持六百卒的編制。
此外,林縛又設總哨官一職,總領左軍五營斥候以及傳遞信報之事,總哨官自然由歸來的吳齊擔任。
林縛不單將編制層次細分,還將軍中兵種儘可能的細分,貌似管理變得更復雜,實際上在一切都條例化之後,能讓指揮武官從繁瑣的日常事務中解脫出來,更專注於戰事。兵種細分,也能使訓練或特殊兵種的培訓變得更有針對性,畢竟行軍打戰涉及到諸多專門性技能,而普通人成為專才容易、成為通才極難,效率也會大打折扣。
林縛對左軍五營如此大規模的改動,很多地方是直接借鑑後世的連排隊編制及三三制經驗,周普、吳齊、敖滄海等人對這些都感到很陌生。由於林縛的五卒新編隊法在集雲武衛及獄島武卒等小股精銳戰力的訓練中已經獲得很大的成功,所以他們也能容易接受林縛此時對左軍五營的改動。
林夢得此次從德州帶回來兩百多匹口外駿馬,林縛將優先分給各營的斥候。即將面對的是東虜騎兵,左軍五營以步卒為主,本來行速與機動性就差,要是斥候力量再弱,將會十分的被動。
多下來幾十匹都用來加強第一營的騎兵。
一天時間裡,林縛帶著林夢得、吳齊熟悉左軍五營的駐軍以及編制調整後的武官及訓練情況,到十一月二十七日,進濟南城見楚黨核心人物之一的東閩總督嶽冷秋。
****************
PS:這一章碼得很慢,晚了,求紅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