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章 控田

********

吏員大多數住在山門禪院裡,諸鄉里甲都要趕著夜裡回去,所以晚餐沒有拖延多久,很快就結束了。

林縛將李書堂、李書義、胡致誠、陳雷等人留了下來,喚到他平日署理公務的議事廳裡。

李書堂注意到在林縛的書案上鋪開一幅崇州地圖,在地圖上,十九處給牽涉進通匪的僧院給標註出來,崇州西境的西山河以及北境的運鹽河都給塗成褚紅色。

除揚子江外,西山河與運鹽河可以說是崇州境內兩條最主要的河流了。

西山河南與揚子江相會,是天然形成的河道,河汊口就在紫琅山西面七八里處。

運鹽河則是千年之前開鑿的一條人工運河,最初開鑿此河的目的就方便將古淮鹽場的鹽運往內陸,遂名運鹽河或鹽河。

運鹽河全長三百餘里,貫穿海陵府直通到維揚府,東延從維揚鹽鐵司所屬的鶴城草場出海,匯入黃水洋(黃海)。

大越朝開國以後,在維揚(揚州)設鹽鐵司控制兩淮鹽政,每年抽鹽稅近兩百萬兩銀,是與新設津海的長蘆鹽鐵司併為最重要的兩大財源。

維揚鹽鐵司受戶部直轄,與地方互不統屬,轄有鹽戶、鹽丁數十萬之眾,草場、鹽場數千裡方圓,要說江東郡還有第三大官方勢力,那就是維揚鹽鐵司。

維揚鹽鐵司衙門就在運鹽河的西頭上,由於鹽鐵司對中樞財政的重要性,運經海陵府、維揚府的運鹽河從地方官府手裡脫離出來,受鹽鐵司直接管轄。

千年之前的運鹽河沒有這麼長,差不多就延伸到今天的興化縣境內。在千年之前,興化縣東部的灘塗地為古淮鹽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崇州以及北面的皋城縣都是近千年來才積沙成陸,崇州與皋城置縣的歷史並不長,崇州縣才有八十餘年的歷史。

由於給大量江水稀釋的關係,靠近江口的崇州海域海水鹽度要淡得多,對煮鹽不利。差不多近兩百年來,崇州東面沿海區域就不再給利用來當作鹽場,而是專門闢出來做草場,種草給鹽場煮海煎鹽提供燃料。

僅僅計算崇州東面的鶴城草場,差不多就有一百五十萬畝到二百萬畝之廣。

由於運鹽河在崇州境內不再起運鹽的作用,鹽鐵司便將這一河段重新交給地方官府管轄,運鹽河在興化縣新挖了一條北官河折往東北,通往今天淮南鹽場的中心區域,北官河及興化縣以西的運鹽河段才是鹽鐵司控制的重點。

也由於運鹽河崇州縣段的地位不再重要,近兩百年都沒有怎麼疏浚過,河道淤塞嚴重,每年夏秋汛期,便有大雨,十有七八會形成溢堤。

“你們先看看這張地圖吧!”林縛要李書堂、李書義、胡致誠、陳雷等人到前面來看他案上鋪開的地圖,要護衛將曹子昂、林夢得、傅青河、孫敬堂、吳齊等人只要在家的都喊過來,李書堂才意識這次過來所討論的事情關係重大。

湊到近處細看地圖,才發現,十九處僧院,靠近運鹽河與西山河的五處僧院又做了特殊的標註。

西山河與運鹽河並不相通,但是在崇州縣西北角,兩條河流最接近處相隔只有三里不到,就在這處,地圖上給畫出一條褚紅色短線。

恰恰有一座名為九華寺的僧院就緊挨著這條短線。

“看過這張地圖,想必你們多少能猜到我接下來的一些打算,”林縛也不等曹子昂他們過來,先給李書堂、李書義他們介紹起情況,“我實地去看過,在這裡挖一條河道,將運鹽河與西山河貫穿過起來,費不了多大的力氣,好處卻很多。其一,能有效減輕北官河到九華的積澇災害,使中下田,變成上熟良田。其二,西山河道狀況良好,九華往西的運鹽河道狀況良好,貫通之後,實際能成為崇州與海陵府、維揚府相接的主要運航河道,走內河北上的大宗貨物,就無需從白沙縣繞行……”

將西山河與運鹽河貫通起來,看上去簡單,但是算上徵地,少說也要投好幾萬兩銀子進去,要不是將崇州當成自己的地盤,誰捨得進行這麼大的投入?

李書堂看了林縛一眼,說道:“大人需要我們做什麼?”

這時候曹子昂、林夢得等人跨步進來,林縛招呼他們到前面來,說道:“我將九華寺一帶的情況跟書堂、書義、致誠大體說過來,接下來的事情,還是夢得叔來介紹吧……”

“好的,”林夢得進來時也聽到李書堂的問話,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說道,“公議的結論,我們已經知道了,我們要做的事情,與公議的結論是密切相關的……”

李書堂心想果斷一切都是在林縛的控制之內。

林夢得繼續說道:“寺田收歸官有,但是這個‘官有’不是轉交給縣裡管理,我們希望能直接轉為受江東左軍控制的軍屯用田,這個我們可以直接跟郡司爭取的。寄田罰賦,可以折銀,但是我們更希望各家能以田抵罰,收一部分田上來。這些田地,我們希望透過置換的方式,集中在九華、西山河口、鶴城西以及紫琅山附近……這些工作就要你們去做,畢竟要跟各家溝通好,這些事情才能做成。”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