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左軍之前雖強,但底子薄,消耗過大,後備兵源就補不上來。像強攻大橫島、下邳殘城激戰這樣的硬仗,林縛也沒有信心多打。
淮泗出強兵,是指淮河以北地區,這些地方民風彪悍。淮河以南民風孱弱,徵不了多少強兵。這六萬丁壯給林縛沒走,江東左軍的潛力少說要增加一倍。
嶽冷秋後悔不已,早知如此,就應該在陳韓三殺劉安兒之後,就果斷率部南下,合擊青龍崗的流民軍。林縛僅是制置使,論受降、接受招安,流民軍將領多半隻會認江淮總督的牌子。
此外,林縛編渡淮軍左營,以賊將孫壯等人為首,還要賴在睢寧不走,打的還不是以匪制匪、拿孫壯牽制陳韓三的心思?
嶽冷秋氣得更嗆,率百餘扈騎就來睢寧興師問罪,林縛看了也是暗中冷笑。
比起困在徐州城裡,拿江淮總督的位子向林縛救援,嶽冷秋也沒有少得好處。
招降陳韓三、誘殺劉安兒,大破淮泗流匪,怎麼算,嶽冷秋都要算首功;長淮軍在之前的作戰失利,自然就算不了什麼了。
陳韓三叛了再叛,雖有兩萬兵馬未損,但也是喪家之犬,除了跟著嶽冷秋,也沒有其他出路可走。之外,嶽冷秋率長淮軍北上,在北線招降納叛,至少短時間內在兵員人數上,長淮軍恢復之前的滿額編制。
木已成舟,嶽冷秋也知道林縛是什麼跋扈性子,拿總督的頭銜強壓他也沒有用,將渡淮軍左營的招降將領名單拿過來。
嶽冷秋不怕林縛對他不利,但還不敢去睢寧城去見這些歸降將領,見江東左軍的營寨與睢寧城也是一副河水不犯井水的樣子,心知林縛眼下也只是利用這些人來對付陳韓三,還掌握不了這些人,他坐在總督的位子上,總是有機會拉攏這些歸降將領的。
嶽冷秋不進睢寧城,不意味著劉庭州不能進去與這些歸降將領接觸,也不意味著不能將睢寧知縣李衛召到跟前來詢問細情,這份名單還是有用場的。
嶽冷秋將歸附將領名單收下,又從懷裡掏出一本摺子來,對林縛說道:“制置使雖有前例,但不是常設。其衙署、幕佐、軍制、募兵以及糧餉、兵械、駐營、轄防等務,與軍鎮有何異同,都還沒有明確前例可以參考。朝廷既然委我來從權處置此事,而你與陳韓三又都是新任之官,其細節,不能不跟你們商議,我擬了一本摺子,你且看一下,若無意見,還要你來副署……”
正式就任淮東制置使,有利有弊。
利是表面上管轄的地盤增加了,對地方文官也有一定的節制許可權,甚至能調地方鄉軍作戰,權力要比鎮軍體系的鎮守主將大得多,弊就是要江淮總督府的直接轄制。
淮東制置使到底有多大的權屬,受江淮總督府的限制很大。
林縛將嶽冷秋將呈朝廷的條陳接過來,就在大營前的校場邊上翻開細閱。
與林縛之前猜測的差不多。
通常意義上的淮東是指洪澤浦以東、淮河以南、長江以北的區域,包括海陵、淮安、維揚(揚州)三府以及兩淮鹽區。
而嶽冷秋的條陳上,將維揚府與兩淮鹽區從淮東制置使司的轄防區劃掉,只保留淮安、海陵與鶴城草場作為淮東制置使司的轄防區。
兩淮鹽區受張晏所轄,張晏是正四品鹽鐵使,制置司的官銜才從四品,伸手去管兩淮鹽區也不合理。
維揚歷來是大府,知府比其他府的知府要高一級,也為從四品,再說此時是沈戎任維揚知府,林縛想伸手也伸不進去。劃不劃到轄防區裡,此時也沒有實際的意義,林縛也不爭這個。
淮東制置使司設行軍長史、行軍司馬、判官等佐官,這些都是常例,嶽冷秋也沒有在條陳裡推薦人選,想來也知道插手這個舉薦權沒有意義。
制置使的屬官該用誰,誰會有實權,都是林縛一言決之的事情。
但在條陳裡,嶽冷秋有個剎手鐧就是建議在淮東制置使司之外,再設淮東軍領司,薦劉庭州兼任軍領司使。
軍領司使還是郝宗成新造出來的官職,前例就是三鎮軍領司,總轄薊北、宣府、大同三鎮的糧餉兵械駐營物資供應,說白了就是限制李卓等邊帥對邊軍的兵權。
朝廷闇弱,地方監察體系就成了擺飾,地方權力,除軍政外,就是民政與財政。
林縛作為制置使,是轄防區的最高軍政長官,但在制置使之外再設軍領司使,就能限制林縛對地方民政、財政事務插手。
對這種種安排,林縛也不會覺得有什麼意外的地方,嶽冷秋要不給他設幾道枷鎖,才叫遇到鬼呢。
林縛再往下看。
嶽冷秋在條陳裡建議,淮東制置使司麾下以兩萬正卒來核定兵員,糧餉以鎮軍正卒標準供應,每卒每月供糧六鬥、餉三百錢,悉由軍領司按季核發,兵械折損及駐營物資,由軍領司照實核發。
嶽冷秋冷眼瞅著林縛,見他差不多看完條陳,說道:“渡淮軍左營既然也屬淮東制置使司編內,那糧餉自然也應該一併由淮東軍領司來核發;兩萬正卒,扣掉渡淮軍外,也就剩八千兵員留給你了……”
孫壯等部雖接受招安,但獨立駐軍在睢寧,林縛也調遣不了他們,原以為還能拿糧餉供應來施加影響,但是給嶽冷秋這軍領司一來,糧餉供應卻給劉庭州抓到手裡。
林縛不動聲色,嶽冷秋自以為計,卻不知道他就沒有想過孫壯等人會輕易降服,讓孫壯等人“假降”佔了睢寧,最終還是想引劉妙貞退到淮泗角來跟陳韓三對抗。
劉庭州要有能力掌握渡淮軍左營這些流寇,林縛也樂得拱手相讓;再說,將來孫壯再舉叛旗,將睢寧城讓給劉妙貞,也能將責任推到劉庭州頭上。
說來最可惜的是,本來透過淮東制置使司名正言順能得來的糧餉供應,倒要給孫壯這些“假降”流民軍分掉大半。
“嶽督真是英明啊……”林縛不動聲色的說道,嶽冷秋從他這裡爭不到什麼,他沒有想從嶽冷秋那裡能爭到什麼。
嶽冷秋見林縛不動聲色,又說道:“守淮以來,張玉伯在淮安籌措糧秣,功勳也著,本督打算薦他出知徐州,兼任徐州軍領司使,林制置使覺得如何?”
張玉伯升任淮安通判還不到五個月,就出知徐州,也算是青雲直上,但去徐州是福是禍還真說不好,但只要陳韓三不再舉叛旗,張玉伯去徐州倒也不會有性命之憂;嶽冷秋不想張玉伯留在淮安,也不意外。
“嶽督英明啊,此等事務,卑職可插不上嘴,”林縛笑道,“如今有嶽督來主持大局,卑職也能安心回崇州養傷了……”雖說淮泗戰事還沒有收尾,淮陽、濠州、泗州等地都還給流民軍佔著,壽州的羅獻成部更是兵強馬壯,實力絲毫不損,但那裡屬淮西、河南戰區,林縛也管不了太多,腳底抹油,就想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