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章 潛伏

隍城島,位於渤海口上,南距登州刀魚寨有一百二十餘里的距離,北距遼東金州鐵山約八十餘里,分有南北兩島,兩島相距不足三里,島形皆狹長,三四十丈高的狹長島山相峙,古往今來是海上航運南北往來船舶避風的泊錨之所。

海東行營軍的船隊,就藏在南隍城島東側的老魚口小灣裡,彷彿一群潛伏在遠伏凝望登州岸山的惡鯊,靜待時機撲上去覓食。

南北隍城島之間的海域澄靜如蔚藍色的大湖,趙虎站高約三十餘丈高的南隍山頂上,向遠處眺望,西南面的大小欽山島、竹山島、廟山島彷彿沙盤上的著色模型一樣,靜置於蔚藍色的大海上,登州刀魚寨方向的岸山,給渤海口的這一系列島嶼遮住。

不然的話,即使隔著這麼遠的距離,據說也應該能看到刀魚寨所在的丹崖山的際線。

兩員三十歲左右的青年將領從後坡登上南隍山頂,看到趙虎眺望西南面,走了過來。

兩員將領不是旁人,一人是儋羅國東州羈縻都督府都督遲胄之子遲元吉,一人是葛存信之子葛長根,都是隨趙虎從海東趕來登州外海潛伏的將領。

林縛早在六月就預料到淮東水步軍主力將給牽制在南線,無法脫身北上——事實也恰是如此——淮東要干涉山東的戰局,權宜之計就是從海東抽調兵力。

儋羅戰事之後,為控制海東商路及濟州、東州等地的形勢,趙虎奉林縛的命令在濟州組建海東行營軍,編有水步軍五千餘眾。

這些兵力除了部分駐守儋羅島濟州城外,有相當一部分都分散守護海上商路,實際能抽出來的兵力有限,還需要時間提前聚集。

趙虎六月中旬接到林縛的密令,即在濟州集結兵力;又以林縛的名義,從東州羈縻都督府及儋羅國分別借兵,一直到七月下旬才集結完畢。

等到臨淄失陷的訊息傳到濟州之後,趙虎才率部從濟州跨海而來;與楊一航所部匯合之後,藏於隍城島之間的水步軍總兵力也就七千餘人。

燕冀失陷之後,進入渤海的海上航運就幾乎斷絕了,渤海口是多方勢力交戰之所,漁船也絕了跡。而一旦沒有戰事,隍城島周圍海域,連鬼影子都不見半個,成為戰船隱藏蹤跡、進行潛伏的最佳場所。

即使偶有登州水師的巡哨船經過,也是給趙虎下令扣押。

當然,隍城島離遼東金州鐵山角頗近,晴天之時,說不定燕胡駐金州的虜兵站在高山能對隍城島海域的異常有所察覺。但從遼東金州不能直接跨海示警,其傳訊到燕京,再從燕京傳訊到山東,怎麼也要十天半個月的時間才夠。

所以隍城島之間藏著這麼一支編師,在山東半島鏖戰的諸方勢力一時間並無察覺。

************

葛長根站到趙虎的身側,隨他眺望遠方,說道:“趙將軍,青州斬獲大捷,末將以為,我部應立即從萊州西進入膠萊河,支援青州軍作戰!”

淮東事前也未曾料到陳芝虎會以詐敗之計行調虎離山之策,只是擔憂登州水師有失。青州斬獲大捷,使得山東半島東部的形勢都轉危為安,淮東之前的顧慮貌似就不存在了。

至少眼下看來,淮東在登州外海所佈下的這招後手,也就失去應有的作用。

海東行營諸將,包括葛長根、遲元吉等在內,都不願意空走一趟,有意主動出擊,希望趙虎能下決定,立即指揮兵馬從萊州西岸的膠萊河進入青州境內,配合青州軍與進入青州腹地的新附軍作戰。

膠萊河道雖在年初時給摧毀得厲害,但受破壞的主要集中在中段,從昌邑縣往北到萊州西入海的河段還保持完好,可以供海東水步軍進入作戰。

林縛此前給趙虎的命令是叫他在登州外圍海域靜觀其變,但戰場上瞬息萬變,主將合不合格,就在其捕捉戰機的能力,而非拘泥於既定的計劃。

聽葛長根如此建議,趙虎心裡也是躍躍欲試,有心主動出擊,但終究是比葛長根、遲元吉二人多了些耐心,他說道:“軍司在沂山有所佈置,我們跟在這裡,跟淮東聯絡不便,但派往沂山聯絡的密探,再過兩天應能返回,耐著性子多等兩天不遲……”

他們在隍城島已經潛伏了八天,也不在乎多等兩天。

不管怎麼說,就算要打反擊,也要青州境內的兵馬都調整到位,不然僅靠他們這邊的六七千水步軍,很難發揮大作用。

“那末將先去做些準備……”葛長根說道。

趙虎點了點頭,正目送葛長根、遲元吉下山去,在視野遠處,有兩艘船由南往北駛來。

葛長根也看到來船,停下腳步,遲疑的說道:“莫非是淮東派來的信船?”當下傳令派戰船繞出去攔截,他就陪趙虎站在山頭觀望,果真是高宗庭從淮口乘船出海趕來匯合。

**************

陪高宗庭趕來隍城島的還有陳恩澤。

趙虎早年在江寧與高宗庭匆匆見過一面,林縛怕他對高宗庭印象不深,使彼此溝通存在問題,特地將陳恩澤也派過來。

得知是高宗庭過來,趙虎與葛長根、遲元吉等將趕到簡易碼頭來迎接,將諸將介紹給高宗庭認識。

海東行營兵力本就不足,但從東州遲家及儋羅國借兵,還是湊出一支偏師來——高宗庭見趙虎介紹遲元吉是前海盜頭子、現東州都督遲胄的長子,心裡頗為感慨:林縛在經營海東上的戰略思想,要遠遠超過當世人的想象力。

旁人都當淮東勢單力薄,也的確,林縛崛起於淮東,時至今日也才佔有四府之地,甚至遠遠不能跟剛佔了兩川的曹家相比。

然而僅淮東經營海東,透過貿易輸出,每年從海東地區牟利已然超過兩百萬兩白銀,其中約六成直接供淮東軍司養軍之用——曹家佔據關中,從數百年前就淪為西北邊陲苦寒之地的西秦郡,一年所直接貢獻的稅賦,甚至還比不上淮東經營海東商路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