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4章 不容拒絕

中樞雖設尚書、中書、門下三省,但都合署於政事堂辦公。

由皇帝指定入政事堂議決國事者,不管是不是三省長官,都是參與機密事的“相”。通常都加三省長官銜,以尚書左右僕射為首輔、次相,加侍中、尚書左右丞、門下侍郎銜者又稱副相。

陳西言以六十八歲高齡出任首輔;裁撤江淮都督府,嶽冷秋出任次相,調原荊湖宣撫使、荊州制置使左承幕進入江寧,與程餘謙、林續文、王添擔任副相;張晏出領內侍省兼領鹽鐵支度使,餘心源任左都御史,黃錦年、王學善等人分別出任工部、戶部等六部尚書及九卿……陳明轍、餘闢疆等人皆入朝為官;趙舒翰這趟終得林續文舉薦,出任工部員外郎一職。

置官設銜最是容易,關鍵是擁立新帝諸多軍事力量參差不一、不相統一,缺乏統一號令。哪怕是名義上的,也需要一個號令統一的中樞軍事管理機構。

江寧兵部在過去存在的歲月一直給人過於孱弱的印象,不是一個好的轄管機構。

江寧在兵部之外新設了御營司,以首輔及諸相兼任御營使、御營副使,轄管承認江寧政權的所有軍事力量,包括諸制置使、軍領使司。

此外,還在御營司之下,設御營軍都統制及御營軍觀軍容使,以原寧王府衛營指揮使、武將謝朝忠及侍臣劉直二人分任之,統轄御營軍。以御營軍替代傳統的京營禁軍編制,將原寧王府衛營、江寧守備軍及江寧水營一併編入御營軍,得兵近五萬人,編左右中南北五軍,分別委任五軍統制。

顧悟塵升任兵部尚書,但他也曉得江寧已經沒有他的位置。江寧兵部本就沒有多少實權,在設定御營司,又將江寧守備軍及水營編入御營軍之後,兵部就基本上給架空了。

顧悟塵以退為進,於二十八日、新帝登位第三天,上書請辭兵部尚書一職,請求到地方任職。

顧悟塵是江寧有數的實權大臣之一,聲望也高,魯王密詔之事也不能公佈於眾。

新帝登基,任大臣去職,只會影響到江寧政權的聲望跟穩定。

永興帝與諸相商議,最終同意顧悟塵以兵部尚書銜出任青州制置使;要他以大臣的身份出執掌青州,加強東線對燕胡的防禦。

顧悟塵在江寧也沒有耽擱幾天,九月上旬就拖家攜口,趕到青州赴任;楊釋也辭去江寧水營的將職,隨行北上。

同樣的,永興帝與江寧諸臣也無法追究梁太后及魯王的罪責。

梁太后、魯王以逃京為由上表請罪;考慮到淮東捉磨不透的態度,永興帝與諸臣商量,最終削去元鑑海魯親王爵,改封海陵郡王,由淮東軍負責“保護”到崇州就藩。

寧王都正式登基了,魯王的存在,雖說是個隱患,但作用也很有限。

隨改封魯王為海陵王的聖旨一起到峽山大營,還有晉升林縛的上諭。

林縛以擁立大功,加兵部右侍郎銜,封淮東侯。

封淮東侯就一舉越過郡伯、縣侯兩級,直接獲得郡侯之封;郡侯之上,就是郡公、國公,再往上就要封王了。

對淮東的獎賞,除了這個之外,還有就是應梁太后之請,撤消虞東宮莊,置虞東縣,併入海陵府。

虞東宮莊明面上每年上繳的宮莊粒子銀不足三萬兩,但淮東對虞東宮莊的情形很清楚,宮莊莊戶雖說才兩萬餘口,但開墾田地超過三十萬畝。

虞東宮莊的情況跟鶴城相似,由於近海區域都是易受海潮回灌的低淤地,實際上有效開墾的田地不多。在已經開墾的田裡,宮莊對莊戶的剝削又額外的沉重,也導致田地耕種效率低下,產出不足。

除了這個之外,虞東位於揚子江南岸,與海虞縣隔東江,位於東海之濱,虞東撤莊置縣,併入淮東,在地形能將浙東與淮東更好的銜接在一起。

梁太后為保護性命,實際上拿出了一個不容淮東拒絕的條件來。

梁太后心裡也清楚:在她失勢後,就算不把虞東宮莊獻出來,在淮東及海虞的聯合封鎖下,留著虞東宮莊也沒有作用;江寧以後困於財力,也會將主意打到虞東宮莊的頭上。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