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丁壯一個接一個倒地,血流成河。
第一波兩千人,很快就潰退了下去。
牙門軍迅速出動,將跑得最快的數十人逮住,不管其身份怎樣,當場斬首。
剩下的丁壯收容起來,重新整頓。
第二批兩千人緊接著又上。
這一次他們將營門拽倒在地,一部分人爬上了營牆,與敵交戰數合,隨後又潰了下來。
緊接著是第三批。
他們重點攻擊被打破的那個營門,一度殺了進去,很快又被敵人反推了出來。
這一批人還不錯,在外頭重整之後,又衝殺了過去,將敵軍堆在營門前的障礙物搬開,反覆廝殺,許久之後才士氣崩潰,逃散而走——這一波多豪強部曲,組織度較高,打成這樣並不奇怪。
半個時辰早已過去,隨著鉦聲響起,損失頗大的襄城丁壯退回去休整。
今天不用再參加戰鬥了。
倖存下來的人喜極而泣。對他們而言,這可能是一生中最長的半個時辰了,耳邊不是箭矢破空聲,就是同鄉的慘叫聲。
在營門對戰廝殺之時,很多人兩股戰戰,渾身痠軟無力,下意識想要逃跑。結果被人推搡著往前,到敵人面前時,連刀都舉不起來,被人一槍刺死。
他們存在的唯一意義,或許就是耗費了敵人一點體力罷了。
高臺上的牙門軍諸將面色不變,依然鎮定自若地看著。
幾乎沒有任何停歇,由魯陽屯田軍充任的輔兵開始了衝殺。
第一批投入了整整三千人。
他們戰鬥意志相對較強,有一定的章法,伍長以上軍官有皮甲,甚至還有小規模的專業步弓手。
衝到營門前時,硬頂著密集的箭矢,不顧傷亡,猛衝猛打。
營門內外堆滿了屍體,還有不少輜重車、鹿角等障礙物,雙方都列不成陣,完全靠著個人勇氣在拼殺。
慘叫聲不絕於耳,屍體以令人咋舌的速度飛快堆積著。
戰線不斷向裡推移。
高臺上的李重見狀,果斷投入了第二批兩千人,順著第一批輔兵撕破的空檔,吶喊著衝了進去。
敵軍也不斷調集兵力,向廝殺最激烈處增援。為此,其他方向的守禦力量不可避免地薄弱了下來。
至少,營牆後面沒太多增援部隊了。
李重估摸著時間,直接下令牙門軍幢主高翊、鄭東,各領一千兵,攻賊寨東側。
幢主秦三率一千兵,攻賊寨西側。
如此一來,東、北、西三側圍攻,只留了南側一處供敵軍逃竄,所謂圍三闕一是也。
戰鬥日趨白熱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