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七年,陳公兵臨洛陽,當時便索要了錢帛、車馬,現在又來了,如何不讓人生氣?
大家都難啊。
想到此處,司馬衍不由得痛心疾首。
“給吧。”和兩年前一樣,司馬晏非常看得開,直接說道。
說完,又嘆了口氣:“有一有二不可有三,邵兵第三次上門,可未必有這麼客氣了啊。”
司馬衍一驚,立刻問道:“阿爺,你是說……”
司馬晏瞪大眼睛,看著兒子,因為眼力不濟,只看到個大體輪廓。
司馬衍靠近了一些。
司馬晏摸了摸他的臉,嘆道:“你封國在梁州,別指望啦。若有機會,早日渡江南下吧。景文即便不願見到你,卻也不會多為難,日子還是過得下去的。”
“阿爺!”司馬衍下意識就想拒絕,卻被父親止住了。
“我一身病,是走不了了,況且你可以去江南,我卻不行。”司馬晏嘆道:“去吧,去前院看著點。邵勳要什麼,給就是了,不要多話。”
作為武帝親子,司馬晏知道自己的身份非常敏感。
司馬景文不過是宗室疏屬,真願意看到他過去?況且,他不僅僅有眼疾,身上也一堆毛病,強行南下的話,說不定路上就病倒了。
司馬衍擔憂地看了眼父親,然後扭過頭,徑奔前院而去。
院中正吵吵嚷嚷。
“絹帛還有一些,錢是真沒了。”王府典計苦著臉說道。
陳金根看著手裡的銅錢,疑惑道:“就這一枚銅錢,便算五貫錢?”
“此乃東吳大泉錢,一當五千。”典計說道:“可不就是五貫?”
陳金根聞言笑了。
他當然知道虛值錢。
在一開始的時候,一枚銅錢就是一文錢。但隨著戰爭頻繁,朝廷開支日漸浩大,虛值錢就越來越多了,即銅錢重量增加很少,但面值大大增加。
王莽時期就鑄造了“大泉五十”,一枚銅錢當五十錢用。
蜀漢、曹魏都造過“直百五銖”的銅錢,後來又出現“當五百錢”的虛值錢。
東吳的“一當五千”他還是第一次見。哦,手裡還有許多“大泉五百”、“大泉一千”、“大泉二千”,基本都鑄造於東吳赤烏年間。
當然,這些虛值錢面值離譜,在實際流通中是不太被認可的,經常會打折使用,有時甚至是打“骨折”。
畢竟,漢五銖錢重五銖,是為一錢。“大泉五百”不過重十二銖、“大泉一千”重十六銖,你也好意思當五百錢、一千錢用?老百姓不認可!
不過,朝廷是有很強烈的強迫民間認可虛值錢幣值的衝動的。很多時候動輒賜錢十萬、百萬,具體給的是什麼錢可就難說了……
“莫要誆我!”陳金根一把拽過典計,將“大泉五千”塞到他手裡,指著門外,大聲道:“你若能拿這五貫錢去買個胡餅,我…我…我今天就不打伱!”
典計自然不敢去試,只能連連討饒。
司馬衍嘆了口氣,揮手喊來一名僕役,低聲吩咐幾句。
不一會兒,僕役們抬來了許多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