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恆乃前尚書令華廙之子、駙馬都尉、散騎常侍。
最關鍵的是,華恆的母親出身范陽盧氏,是盧志的姑姑。
盧老爺真是舉賢不避親,北伐以來,他已為平原華氏撈到了一個太守,如果再有刺史,則華氏聲勢大振。
“可。”邵勳一口應允了。
盧志有些驚訝,隨即又有些明悟:華恆如果出任冀州刺史,那麼他盧志很可能就要還朝了。
這就是交換。
陳公是厚道人,同時也非常清醒。
還朝做什麼呢?盧志想了想,大概也有眉目了:三公之中,司空正好空缺著,大概就是這樣了。
心中默默嘆了口氣,努力了這麼久,終究還是沒得到想要的結果。
“劉曜已發起全線反擊,大舉渡過恆水,子道怎麼看?”邵勳走入了光禿禿的農田之中,撥開積雪,拈起一塊表層土壤,仔細看著。
“劉曜想與鮮卑人前後夾擊,把金都督圍在高陽、河間一帶。”盧志說道。
邵勳點了點頭,盧志對戰局還是有所瞭解的。
其實,金正大可以硬挺著不退。義從軍回去遮護糧道,糧草補給固然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大部分還是能夠運到前線的。現在最大的麻煩是冬天到了,河流有結冰的趨勢,這個可太影響運輸了。原本預計還能支援兩個月的糧草,可能用不了那麼長。
當然,晉軍困難,匈奴人也困難。
即便石勒預先囤積了大量糧草,即便常山、中山二郡被刮地三尺,即便匈奴兵少,他們也快支援不住了,他們也想速戰速決。
這就是大背景。
邵勳做出這個判斷是有依據的,因為就在金正放棄恆水以西打下的地盤,全線退守之後,匈奴大舉追擊,結果在中人城以西被金正親自領兵,半渡而擊,死傷不下三千,潰散者愈眾。
但即便遭遇瞭如此挫敗,劉曜依然下令追擊,說明他們也對今年的這場戰爭厭煩透頂了,想要迅速決出勝負。
於是當機會出現時,他們果斷投入了兵力。
對邵勳而言,戰機其實也出現了。
******
鋪天蓋地的騎兵出現在瞭望都、蒲陰一帶。
當道設寨的晉軍只稍稍抵擋了半日,就在匈奴步騎的圍攻下潰散。
雙方的輕騎在野地裡捉對廝殺。
劉曜登上營寨內的高臺,仔細瞭望。
由劉徵、張曀僕統率的步卒奮勇前進,追擊著潰散的晉兵。
雙方戰士操著大同小異的口音,一方來自常山、中山、趙郡,一方來自渤海、清河、平原,前者是漢兵,後者是晉兵。
激戰半日之後,這支斷後的晉兵支援不住,潰散而去。
漢兵氣勢如虹,緊隨其後,追殺不休。
雙方的騎兵也動手了。
一方想要追擊晉軍潰散步卒,一方想要攔截。
這兩支交戰人馬的口音就複雜了,漢語、鮮卑語、匈奴語、氐羌語、羯語以及與鮮卑語大同小異的烏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