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章 王政(下)

毛邦抵達汴梁時,住進了宣仁坊的自宅,

宅子是梁王賜下的。

當年汴梁役戶多,直接「白」這些勞動力,興建了一大批住宅,賜給帳下文武官員。

宣仁坊地段一般,離定鼎門不遠,離宮城不近,但對中下級官員來說不錯了。

即便將來當上了高官,如果沒有官邸的話,也還是住這裡。死後更可以傳給子孫,蓋因都城的這種帶前、後二院的兩進宅子可不一般,搶手得很。

入住之後,毛妻滿面春風地指著著僕人搬執行李,婢女灑掃庭院,

幾名鮮卑家兵將馬送到既邊,仔細洗刷。

另有數人持械站在門口,昂頭挺胸,同時好奇地看著大名鼎鼎的汴梁城。

只是有些失望,人也太少了!

毛邦沒有過多地檢視這個他只短暫住過的宅邸,而是帶著四名賓客到書房一敘。

「此事較為緊迫,冬月前就得定下來,算一算也就四月時光。」毛邦開宗明義,直接說道「十餘年來,選官不暢,至今仍有不少州郡中正尚闕。官員入仕多靠舉薦,有些地方甚至孝廉、秀才都不能每年察舉,更有武人入仕佔官,亂象頻生。正所謂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大王所憂之事,便在於此。」

幾人仔細聽著。

他們的出身都不算高,除了兩人是高陽孫氏、許氏這種中小士族子弟外,另外兩人身份更低

一為豪強子弟,一為富商家庭出身。

大晉朝官場是士人的天下,但你若說普通百姓沒資格當官,那我可要說你造謠了啊,明明是可以的,只不過實際上鳳毛麟角罷了。

不過實際情況如此,久而久之,人們就真的認為只有士人才能當官了。

太康九年(288),武帝詔曰

「令內外群官舉清能,拔寒素。”

看到沒有,一個是讓官員推薦,第二個是要求推薦「寒素」。

寒素也是士人!

可能有的寒素子弟飯都吃不飽,有的豪強頓頓大魚大肉,但前者這類窮鬼可以當官,後者這種地方實力派,一踩腳能讓一縣翻天的人不行。

有實力造反的人沒法登堂入室,沒落的寒素士人卻可做官,從國家穩定的角度來說好像有點問題。

「啟之。」毛邦看向左下首一人,問道「先前讓你整理魏晉以來仕官履歷,可已完成?」

孫容孫啟之解開身旁的包袱,取出一本冊子,苦笑道「府君,皆在冊中了。老夫日察夜看,

還跑了五次洛陽,終於辦成此事。查閱檔籍之時,眼晴都看花了。「

場中幾人一笑。

毛邦接過冊子,一開始是隨意翻看,到最後一頁時才仔細審閱。

看了許久之後,放下冊子,沉吟許久,道「國朝選官不如曹魏。」

孫容自己編纂的冊子,當然知道毛邦在說什麼。

曹魏時期檔籍多已散佚,他只能查閱史書,得知入正史有傳者247人,出身寒素者百人,約佔四成。

國朝檔籍損毀、遺失了一部分,但整體比較豐富,最後一統計,寒素為官者只佔一成。

「大王說要‘實事求是」,誠斯言哉!」毛邦嘆道「都說本朝士人把持上進之途,你去一問,個個不承認,此詭辯也。」

這就好比兩人爭論,一人說本朝是高門大族的天下,另一人馬上舉出寒門乃至平民當官的例子來反駁。

一個不夠?兩個。

兩個不夠?十個都有。

但資料一出,真相大白。

中高階士族當了九成的官,寒素以下佔一成,全國上萬官員,你舉反例能舉出一千個,能說明什麼?

「不過,寒素為官者多能人啊。」毛邦又翻開冊子,說道「曹魏八十餘名立傳之臺閣重臣、

四方大將,寒素者六十。國朝至今,亦有一一嗯,多位寒素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