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章 壽春

說完,許柳便看向祖約。

祖約默默看著地圖。

簡單來說,如果是針對北方防禦,那麼淮水是壽春的第一道防線。

位於淮水南岸自西向東分佈的石山、口營壘、八公山是第二道防線。

這兩道防線失守之後,說明敵軍至少已經抵達了淮水南岸、肥水東岸,從北、東兩個方向威脅壽春。

這個時候,壽春寬闊的護城河以及城池本身,就成了第三道同時也是最後一道防線。

但以上都是針對北方的,對從南方攻來的大軍,就要麻煩許多,沒那個地利了。更何況南軍水戰能力遠在北軍之上,壽春以南河道縱橫、池沼遍地的情況更有利於他們發揮。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分兵佔領更多的地方,完全是取死之道。

他就一萬五千人上下,分駐四五處,一處三四千人,太危險了。

「惜韓潛、童健等將不附我,向劉越石輸誠,奈何。」祖約嘆了口氣。

被別人拉走了一半部隊,能不生氣嗎?

但生氣有什麼用,人家聽你兄長的,可未必願意聽你的啊。

「主公,事已至此,該捨棄一些不重要的地方了。」桓撫建議道「壽春城中尚有三千兵,乃本郡土人,主公可將其派往城外屯駐。石山上有兩千江州兵,須得找個由頭調走。」

「若想阻遏南兵,最好再在合肥屯駐重兵,找機會奔襲東關(濡須塢)水陸營寨的土兵、江州兵。」

「若不行此事,勢難阻遏南兵北上。」

南兵北攻壽春,最便捷的路線就是自長江經濡須水(今裕溪河)進入巢湖,

再出巢湖,經施水(亦叫南渺水)抵達合肥,再經肥水抵達壽春、淮水。

你不在合肥擋住他們,南兵就會順著水路源源不斷過來,難以抵擋。

當然,如果能把屯駐在東關的資糧燒燬,可極大延緩吳兵的進軍速度一一至少可阻擋一路。

想當年,司馬昭就覺得這裡十分關鍵,於是帶兵殺過來了,為諸葛恪大敗,

死者數萬人,就是著名的「東關之戰」了。

這是一個連線長江與巢湖的關鍵節點,地勢險要,塢堡堅固,同時還可下水寨,阻斷北兵自合肥、巢湖一帶進入長江的企圖。

曹魏、司馬晉與東吳在北至合肥、南至東關一線,打的仗真是數都數不清了。

最終的結果就是戰線僵持在這裡。

孫十萬拿不下合肥,更別說合肥以北的壽春了。

曹魏、司馬普也拿不下濡須塢或東關,無法挺進長江。

如今合肥在淮南太守治下,但守禦此地的是廬江兵,有沒有把握拿下來呢?

祖約凝眉沉思,舉棋不定。

「主公,別想了。」殷義冷笑一聲,道「合肥戍兵是廬江何氏的私兵部曲,若無合適理由,他們怎麼可能聽令?」

祖約微微嘆氣。

世家大族的私兵就是這樣,獨立性太強。一句話,你用什麼理由將他們調出合肥,北伐梁國?人家不傻,會懷疑的。

如果只是渡河北上劫掠,倒不是沒有可能,但也看人家心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