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介紹下樗蒲

樗(hu)蒲是漢以來非常流行的一種博戲方式。

樗,臭椿樹。因最初的投子(骰子)是用此木料製成的,故得名。

漢代就有了,但規則比較複雜,到了魏晉時代,有所簡化,玩得人更多。

一、賭具

1馬一般用棋子代替。

2枰棋盤狀的木板。

3籌木條、竹條,用來撥棋子。

4投子就是骰子,骰子呈橢球狀,共五枚。

其中三枚都一樣,一面黑、一面白。

另外兩枚在黑麵刻上牛的圖案,被稱為“犢”,白麵刻上雞的圖案,被稱為“雉”,於是共有黑、白、犢、稚四種花色,五枚一齊投擲,有多種排列組合。

二、規則

一般是四位玩家。

每人持五馬(五枚棋子,每個人的棋子顏色不同)。

棋盤上有“馬道”,每一馬從起點開始走“馬道”至終點。

馬道共有一百二十格,分為三段,每段四十格,每四十格中間有一關,走完這一百二十格,這匹馬就算完成任務了,誰先走完五匹馬就勝利。

那麼,怎麼走呢?擲骰子。

骰子規則

五枚骰子一起擲(也有放在竹筒裡搖的),按照不同花色,有如下排列組合——

組合1黑黑黑犢犢(盧採),矢數16,可以在棋盤上走16格;

組合2黑黑黑雉雉(雉採),矢數14,可以在棋盤上走14格;

組合3白白白犢犢(犢採),矢數10,可以在棋盤上走10格;

組合4白白白雉雉(白採),矢數8,可以在棋盤上走8格;

以上四種組合被稱為“貴採”或“王採”。

組合5白白白雉犢(開採),矢數12,可以在棋盤上走12格;

組合6黑黑黑雉犢(塞採),矢數11,可以在棋盤上走11格;

組合7……

不一一介紹各種組合了,這些被稱為“雜採”或“賤採”。

開局時,各位玩家的馬放在起點,輪番擲骰子。

擲到貴採才能走馬,不是貴採不能動。

走馬道時,按照矢數在棋盤上走相應的格數。

可以吃別的玩家的馬,這叫“擊馬”,可以贏錢,被吃的馬返回起點。

自己的馬可以疊起來一起走。

每40格一關,臨近關時,圍觀群眾可以與玩家對賭,他的馬會不會掉進關裡。

掉進去後,擲到貴採才能出來,不是貴採不能動。

最後走完全部五馬算贏。

有點類似飛行棋,對吧?

三、賭錢典故

1、劉裕、劉毅

歷史上劉裕、劉毅等人在東府聚眾賭博。

這裡額外說一句,後來有人覺得帶上棋盤花費時間太長,乾脆直接擲採比大小,下面說的這場很可能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