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決定要對涼州動手,那麼策略上就要調整了。
正月二十五日,邵勳授意二月初一的朔日大朝會後,讓天子發詔禪讓。
而在此之前,他則繼續著手開國前的準備。
主要是晉朝官員和梁國官員的合流、篩選、任用。
眾所周知,梁算是大晉轄下的諸侯國,官制並不全,管理的也不過限於二十郡罷了。
對二十郡之外地區的統治,主要透過大將軍府來指導各州郡。
如今這兩套班子要合併了。
不處理好這件事,開國就磕磕絆絆,問題多多。
而在這個大背景下,邵勳下達了一連串命令——
以魏郡太守邵續為司隸校尉,巡視司州諸郡;
以杜尹為幽州刺史,取代正月裡剛剛病逝的袁衝;
以義從督軍滿昱為天水太守;
以原騾子軍的徐煜為義從督;
以落雁督段末波為散騎常侍;
以大將軍府騎兵掾殷熙為落雁督;
檢點萬勝軍實有人數,病歿、戰死、傷殘者家人各賜絹二匹,洛陽、東垣錢監新鑄永嘉通寶一貫,整體縮編為四營,以楊勤、垣喜、劉靈、鄭東四人分領,春播後開展操練;
最後這三條命令和軍事相關。
稍一解讀,便知邵勳對義從軍、落雁軍不太滿意,於是換人了。
當然,這其中原因很複雜,未必和將領們有關。
自打石勒、劉聰、拓跋氏以來,多和騎兵交戰。
義從、落雁二軍傷亡率很高,經常隨打隨補,軍校死傷頗眾,新兵充斥營伍,始終處於不斷失血狀態。
而今算是能喘一口氣了,於是換上他信任的官員,加強訓練,重整部伍。
萬勝軍差不多隻剩四萬了,縮編為四營正合適,若非這些人都已經安家數年,邵勳甚至想把他們遷來洛陽,而不是聚集在平陽、河東、弘農三郡。
這些命令之外,還有兩條頗為引人注目——
“這便是諸衛衙署了。”邵勳停在一處六架殿舍前,說道。
長子邵璋抬頭望去,卻見這裡一溜排了好多衙署,且都掛上了牌匾,分別是左驍騎衛、右驍騎衛、左飛龍衛、右飛龍衛、左金吾衛、右金吾衛、左羽林衛、右羽林衛——左羽林衛門關著,顯然尚未啟用。
這是管理府兵的最高機構了。
諸衛衙署一字排開,互不統屬,無論兵額多寡,都是平級。
他們現在站的位置是左驍騎衛。
原本最高主官是邵慎,當時是以遊擊將軍的身份來管。最近軍制持續改革,直接設了左驍騎衛將軍(正三品),由邵慎擔任。
以後大晉朝的這些雜牌將軍就不一定設了,或者用來作為官員死後追贈,或者統戰胡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