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明和倍德並不是個不學無術的公子哥,雖然他時常會表現出一副花花公子游戲人間的態度,但實際上,他的學歷和資歷比起任何一個踏實勤奮、努力上進的人都不遑多讓。
是以,他的父母對於他的行事作風都十分的縱容。
畢竟,自己的兒子並非是遊手好閒的無能之徒,他有才幹、有魄力,只不過是個未定心性、還有些貪玩的年輕人。
所以,對於明和倍德的要求,他的父母基本上都是無條件的滿足的,不論他想要什麼,想要去到哪裡,想要做些什麼。
就像明和倍德和朋友在一起開玩笑時所說的——
趁著年輕就要多嘗試些刺激的有意思的事情,至於掙多少錢、能夠得到些什麼並不重要,畢竟,等到他玩累了、厭倦了,就算最次,還能回家去繼承千億資產。
在明和倍德看來,擁有一份穩穩定定的工作,那是三四十歲之後才應該考慮的事情。現在的他就應該多享受生活,多充實人生體驗,正如古華國一位詩人所說的那樣——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明和倍德之所以想來平京中學任教,並不是他自己主動提出的,而是他在和朋友打賭賭輸之後,迫不得已要履行賭約的無奈選擇。
顯然,在明和倍德認知裡,學校並不屬於能找尋刺激的有意思的地方,尤其是像平京中學這樣,老牌的重點中學,更是古板嚴肅、毫無意趣的地方。
儘管他並不願意來到這裡,但是作為一個願賭服輸、信守承諾的人,明和倍德還是兌現了自己的承諾——在平京中學裡任教一年。
明和倍德選擇的科目,是他認為相對而言不那麼刻板無趣的數學。
原本,平京中學的校領導對於這樣一位空降的關係戶並不看好,只是出於做好面子功夫的考慮,給他安排了初三年級最差的十七班。
但沒想到是,明和倍德在教學上還是很有一套的。
初三十七班的學生之所以成績最差,是因為他們並不是像其他班級的學生一般,透過正規的中級考試選拔上來的。
他們能進到平京區最好的中學,依靠的不是自己優異的成績,而是父母繳納的鉅額“贊助費”。
說得通俗一點,這些人都是些生活條件優渥的小公主、小少爺。
天生高人一等的家境條件,決定了他們即使不用像其他學生一樣努力的學習,也能獲得無限光明的前途。
所以,他們的父母之所以把他們送進平京中學,為的並不是讓他們受到良好學習氣氛的感染從而發奮圖強,而是想要藉著平京中學全區第一的名頭,想要在申請國外名校的時候,多一些拿得出手的資本。
明和倍德來到初三十七班的時候,已經是開學一個月之後了。
儘管只開學了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但這群紈絝子弟們已經氣走了用兩隻手都數不過來的老師了。
雖然明和餐飲在整個r國都很出名,但常年混跡於國外的明和倍德對於這群紈絝子弟們卻是一張生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