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古代人口與軍隊的比例
古代人口與軍隊的比例,是有明確規定的。
特別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人,他們經過長期地社會實踐,總結了一套科學的比例方法。
一個國家的軍隊人數要是多了,國家就無法承受,沒有財力去養活軍隊。
可是?如果你沒有一定人數的軍隊,你就無法保護國家安全。
特別是小諸侯國,他們的綜合國力小,在大的諸侯國面前,你就不堪一擊。你就是把所有勞動力都拉來補充,軍力也是無法與大國對抗。大的諸侯國要想滅你,也是很容易的事。
這個時候!小諸侯的君王就要動腦筋了,就要與大國搞好關係。找靠山,找可以依靠的靠山。然後!給相應的好處給靠山。
相當於現代社會收保護費那樣,花錢免災。
你要是一毛不拔,你就會獨立無援。在你落難的時候,就沒有人幫助你,你的國家很快就滅亡。
春秋戰國時期,很多小諸侯國,因為君王無能或者是摳門或者是自以為是,或者是指望大周天子。最後!早早地被其他國家滅了。
不會變通,不能適應社會意識形態的變化,就會被淘汰。
發展到後來,就變成幾十個諸侯國,變成“春秋五霸”、“戰國七雄”。
不管你找不找靠山,不管你的國家大小,你都必須有一定地兵力。最起碼!你有保護國都的兵力。只要你的國都不滅,你的君位就能繼續做下去。
因為!別人向你發動戰爭時,他自身也要付出代價。他的國力要是空虛了,別的諸侯國可能會趁渾水摸魚。
所以!小諸侯只要在搞好外交關係的基礎上,保持保護國都以及重大關卡的兵力就可以了。
因為別人不敢過分欺負你,他過分欺負你你也有一定兵力與他對抗。你可以消耗他的兵力與綜合國力,別人就可以趁渾水摸魚,削弱他的綜合國力。
所以!他要攻打你,他就要承擔一定地風險。要是外交關係處理不好,他的國家可能從此走向衰落。
所以!稍微有腦子的諸侯君王,是不輕易發動戰爭的。
魏惠王之所以喜歡發動戰爭,原因之一是!魏國的綜合國力強大,人口可以。
二!他有手段,能夠處理好各國的外交關係。
他想打你,必然會找一個“師出有名”的理由。然後!搞好外交關係斷你的援軍。
三!他手下有一個能打勝仗的大將軍龐涓。
其實!他的手下不止龐涓有軍事上面的才能,還有其他軍事能人。比如說龍賈,也是軍事奇才。之前的時候,衛鞅的主子公叔痤,也是一個有軍事才能的人。在魏國,遠遠不止這些能打仗的軍事人才。
正是因為魏惠王手下有能打仗的能人,他才滋生出“以戰養兵、以戰強國”的想法和做法。
一般正常國家,比較大的國家,比如說戰國七雄等這樣地大國,人口與軍隊的比例,是有講究的。
首先!你必須有足夠的兵力,防止與你一樣強大地國家來入侵。別人有多少兵力過來,你可以拉得出來多少兵力對抗。
第二!你必須有很好地外交。你沒有外交,當你的兵力投入到正面戰場後,別人就會趁虛而入,削弱你的綜合國力。
到時候!你只有割地求和,或者其他賠償方法來平息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