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牖窗大開,何來偷窺!
世界上最荒謬的事情,不過於人們所向往的理想,真正實現的時候,反而會讓人們恐懼。
文明伊始一來,人類對於領袖的期望都是美好的象徵。
這種抽象的象徵,慢慢被具象,最後變成象形文字中的仁。
仁在甲骨文中,寫作|二。
是根據兩個人和平相處時的模樣演化而來,同時也指代兩個人當中,地位更高的人。
所以仁這個詞最原始的意思,大概就是一個願意親近下屬的首領。
所以這個字也慢慢被衍生為代表首領必要品行的一個形容詞。
所謂仁者,就是一個能夠理解,溝通,解決問題的首領。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於首領要求變得多了起來,於是又再抽象的美好期望中,創造了德字。
德的本意是上升的意思,是古人按照人類眼睛關注木樁的影子執行而創造的文字。
這個字本身就代表著人類對於自然星辰的敬畏含義。
後來被加在首領的必要條件上,希望仁者帶領部落不斷前進上升,最終走到星空的盡頭。
不得不說,華夏先民的浪漫細胞可以說是人類文明中最璀璨的文化遺存了。
但是當一個真的願意傾聽解決族人困擾,也願意設身處地幫助族人的首領出現,帶給族人的並非是舒適,而是不適。
似乎對於首領來說,做的越多,反而越讓人們感覺不適,更有一種做多錯多的感覺。
在沒有擁有領導這個身份之前,王詡從未考慮過這個問題。
但是隨著他對領導這個身份越發的瞭解,統領的手下越來越多,他似乎能夠了解一些,差距在哪裡了。
差距,就在思想和維度。
不同思想維度的人們,無法互相理解,這跟各司其職沒有太大的關係,因為同樣一個目標明確的任務,也會因為這種差距而變得複雜化。
沒有仁德的領導會將方案打回去,直到滿意為止。
而有仁德的領導會選擇包容方案,然後用自己更‘高明’的方式去處理。
但是長此以往,這種仁德的包容,對於屬下來說,是一種巨大的壓力,甚至是恐懼。
到今天,王詡才真實的感受到,為什麼將帝王的喜怒,用天威來形容,不只是因為帝王掌控著生殺大權那麼簡單而已,是因為帝王本身的一言一行,真的彷彿自然天氣一樣,會影響所有人,甚至天下人的日常。
這就是原始封建王權的可怕之處。
連禺春那種身上掉兩斤肉,睡一覺就忘了,沒心沒肺反應遲鈍的傢伙,竟然會因為他這幾天的情緒異常,而開始動腦子了。
可想而知,其他人這幾天是多麼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