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村命案偵破後,秦川一時到提升警員業務技能的重要性,立即著手在全域性範圍內開展刑偵案件專項業務技能培訓。然而,培訓班剛剛開班,新的挑戰便接踵而至。高新區分局轄區內發生了一起命案,有采蘑菇的村民在葛家溝村臨近國道的一個楊樹林裡發現了一具**屍體。
接到報案後,刑偵支隊支隊長李明迅速帶領警員趕赴案發現場。到達現場時,周邊已拉起警戒線,派出所的民警正在維持秩序。李明一下車,便快步走向一位負責現場保護的民警:“現場什麼情況?”
民警敬禮後彙報:“李隊,屍體是採蘑菇的村民發現的,我們接到報警後第一時間趕來,對現場進行了封鎖,目前除了報案人,沒有其他人進入現場。”
李明點了點頭,看向楊樹林:“走,去看看屍體。”李明和警員們小心翼翼地走進楊樹林,現場瀰漫著一股刺鼻的腐臭味。在樹林深處,一具高度**的屍體呈仰臥狀躺在地上,屍體周圍的土壤有明顯的翻動痕跡。
勘查人員繼續在現場搜尋,在距離屍體二十米左右的地方發現了一根繩索。“李隊,這根繩索上有血跡,很可能是兇器。”李明接過繩索,仔細檢視:“立即送檢,進行dn檢測,看看上面的血跡是不是死者的。”
李明接過繩索,神色冷峻,對身旁的勘查人員小趙吩咐道:“小趙,把繩索單獨封裝,確保不會受到二次汙染,隨後立即送往技術科,途中務必小心謹慎。”小趙鄭重地點頭,雙手戴上雙層手套,小心翼翼地將繩索裝進專用證物袋,在同事的協助下,快步離開了現場。
此時,負責現場拍照的警員們,早已在屍體周圍擺好了多角度的站位。主攝影師小王一邊調整著相機引數,一邊向李明彙報:“李隊,常規角度拍攝已經完成,現在準備進行特寫和微距拍攝。”李明微微頷首:“務必保證照片清晰,從不同光線和角度,把屍體狀態、周邊痕跡以及物證細節,都完整記錄下來。”
小王有條不紊地操作著相機,鏡頭從屍體的面部緩緩移動到頸部的勒痕,再到手腕處的約束傷。每拍攝一組照片,他都會對照勘查記錄單,確保沒有遺漏。助手小李則在一旁舉著反光板,根據光線變化,及時調整角度,為拍攝提供最佳照明。
李明看著忙碌的拍照小組,轉頭向秦川建議:“秦局,我計劃以屍體為中心,按照網格法,逐步擴大勘查範圍,這樣既能避免遺漏,也方便梳理線索。”秦川雙手抱胸,目光在現場掃視一圈後,點頭贊同:“這個方法可行,務必做到細緻入微,兇手任何疏忽都可能成為我們破案的關鍵。”
在徵得秦川同意後,李明迅速組織勘查人員行動起來。勘查人員們兩兩一組,手持勘查燈,以屍體為圓心,呈扇形向四周散開。他們每前進一步,都會先用勘查燈,從不同角度照射地面,仔細搜尋潛在的腳印、毛髮、血跡等物證。
“李隊!這邊有發現!”勘查人員小劉在距離屍體約十米的地方,突然高聲喊道。李明和秦川快步趕到現場,只見小劉正蹲在地上,用手指著一處被落葉覆蓋的地面:“李隊,您看,這裡有一些不明顯的拖痕,應該是重物被拖動時留下的。”李明蹲下身子,先用放大鏡仔細觀察拖痕,隨後從工具箱中取出石膏粉,準備對拖痕進行固定和拓印:“從拖痕的寬度和深度來看,很可能是屍體被拖動時留下的。這說明兇手在作案後,對現場進行了刻意處理。”
就在這時,法醫張琳站起身,摘下手套,向李明和秦川走來:“秦局,李隊,屍體的初步檢查有了進展。”李明和秦川立刻將注意力轉移到張琳身上。“張法醫,情況怎麼樣?”秦川問道。
張琳清了清嗓子,開始彙報:“透過對屍體表面的檢查,結合屍體的**程度,初步推斷死亡時間在一週左右。但由於現場的溫度、溼度等環境因素,具體死亡時間還需要透過解剖屍體,並結合胃內容物的消化情況來確定。從屍體頸部的勒痕來看,死者大機率是機械性窒息死亡。勒痕寬度約三厘米,邊緣整齊,初步判斷兇器與現場發現的繩索相符。”
張琳稍作停頓,繼續說道:“此外,屍體的雙手手腕處有明顯的約束傷,應該是被捆綁過。這表明死者在遇害前,遭到了兇手的控制。而且,我在死者的指甲縫裡發現了面板組織和血跡,已經取樣送去進行dn檢測了。如果檢測結果能與現場物證匹配,將對鎖定兇手有重要幫助。”
李明聽完,點了點頭:“張法醫,辛苦了。這些線索對案件偵破至關重要。對了,死者衣物上有沒有發現什麼異常?”
張琳指了指旁邊擺放的證物袋,裡面裝著死者的衣物:“死者的上衣有幾處破損,應該是在掙扎過程中造成的。此外,在死者褲子口袋裡,除了身份證,還發現了一些零錢和一張超市購物小票。購物小票的日期是一週前,上面顯示購買的是一些生活用品,我們可以透過小票上的資訊,查詢具體的店鋪位置。”
李明看向身旁的警員:“馬上按照小票上的資訊,聯絡超市,調取監控錄影,看看能否找到死者遇害前的行蹤。”警員領命後,迅速離開現場。
此時,勘查人員又有了新的發現。“李隊,我們在樹林邊緣的灌木叢裡,發現了一些菸蒂。”另一名勘查人員小吳拿著證物袋走了過來。李明接過證物袋,仔細檢視:“菸蒂上有沒有唾液殘留?”小吳點頭:“初步判斷有,已經送去進行dn檢測了。”
秦川在一旁說道:“兇手在作案前後,很可能在這裡停留過,抽過煙。這是一個重要線索,說不定能從中找到兇手的身份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