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發現了命案,秦川這邊當即把手頭上其他的所有工作全部都放下,偵破命案才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警戒線已經拉起,將命案現場與外界隔離開來。周圍聚滿了圍觀群眾,他們交頭接耳,臉上寫滿了驚恐與好奇,時不時地伸長脖子,試圖窺探現場的情況。命案發生的房間內,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濃重的血腥味兒瀰漫在每一寸空氣中,隱隱約約還夾雜著一絲香菸燃燒後殘留的氣息。
刑警隊長李明早已在現場有條不紊地指揮著各項工作。一看到秦川,他立刻快步迎上前,身姿筆挺,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聲音洪亮地說道:“局長,您來了!”
李明的臉上帶著些許疲憊,但那堅定的眼神透露出他對案件偵破的決心。秦川神色凝重,目光如炬,迅速掃視著四周,語氣沉穩地問道:“現場情況究竟如何?”
李明馬上開始彙報:“死者名叫王強,45 歲,經營著一家小型貿易公司。屍體橫躺在客廳的正中央,胸口有一處致命刀傷,心臟被直接刺穿,當場死亡。初步推測,死亡時間在今天下午 3 點到 5 點之間。” 他說話時,眉頭緊緊皺在一起,還不時用手比劃著屍體的位置和傷口的情況。
秦川戴上手套,大步走到屍體旁,緩緩蹲下,仔細地檢視傷口。傷口很深,創口十分整齊,邊緣沒有絲毫撕裂的痕跡,顯然是被鋒利的刀具精準刺入。他微微眯起眼睛,神情專注,分析道:“從傷口來看,兇手的手法相當利落,很有可能具備一定的解剖學知識,或者有著相關的作案經驗。”
李明接著補充道:“現場沒有打鬥的痕跡,財物也都完好無損,窗戶緊閉,門鎖也沒有被撬的跡象。所以,兇手大機率是死者認識的人,是透過正常途徑進入房間的。”
說著,他還特意指了指窗戶和門鎖。秦川站起身,目光在房間裡四處搜尋,問道:“兇器找到了嗎?” 李明無奈地搖了搖頭,語氣中帶著不甘:“還沒有發現兇器,兇手應該是作案後帶走了,看來是有備而來。”
這時,技術人員小趙帶著專業工具,準備進行指紋採集工作。他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個小刷子,蘸取了一些鋁粉,然後輕輕在茶几上的茶杯表面刷動。
小趙的額頭滲出了細密的汗珠,眼神中滿是專注與謹慎,每一次刷動鋁粉,他都屏住呼吸,生怕一個不小心就破壞了潛在的指紋證據。他一邊操作一邊解釋道:“局長,人的手指上分佈著密密麻麻的汗腺,在日常生活中,手指觸控物體表面時,就會留下汗液、油脂等分泌物,這些分泌物會形成潛在的指紋。
我們使用的這種鋁粉,它的顆粒非常細小,能夠很好地附著在這些分泌物上,從而顯現出指紋的紋路。”
隨著小趙的動作,原本光潔的茶杯表面逐漸浮現出清晰的指紋,他迅速拿出專用膠帶,小心翼翼地將指紋提取下來,放入特製的證物袋中,準備帶回實驗室進行更深入的分析比對。
秦川的目光落在茶几上那兩杯早已冷卻、還未喝完的茶上,輕輕皺了皺眉頭,分析道:“這兩杯茶說明,死者和兇手案發前有過交談,而且氣氛看起來比較融洽。
能坐下來喝茶聊天,然後再痛下殺手,這個兇手和死者之間的關係肯定不簡單。”
李明點頭表示贊同,神色認真地說:“我已經安排了好幾組人去調查死者的社會關係,包括他的生意夥伴、親朋好友,全力尋找有價值的線索。
我反覆跟他們強調,一定要仔細排查,哪怕是最細微的矛盾、最不起眼的關聯,都有可能成為破案的關鍵。”
話音剛落,警員小張匆匆走進來,手裡拿著一個證物袋,裡面裝著一張紙條。他有些氣喘吁吁,臉上帶著發現重要線索的興奮:“局長,這是在死者的上衣口袋裡發現的。”
秦川接過證物袋,透過透明的袋子,清晰地看到紙條上寫著一行歪歪扭扭的字:“你會為你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
他轉頭對李明嚴肅地說:“馬上對這張紙條進行筆跡鑑定。筆跡鑑定是一項非常細緻的工作,要分析筆畫特徵,比如起筆、收筆的形態,筆畫之間的連筆習慣,字型的整體結構是緊湊還是鬆散,還有書寫時的力度輕重等多個方面,與嫌疑人的樣本進行仔細比對,從而找出書寫者。
而且,從字型風格也能推測一二,字型圓潤、筆畫柔和,可能暗示書寫者性格溫和;字型尖銳、筆畫剛硬,書寫者或許性格較為強勢。這張紙條很可能是破案的關鍵線索,一定要儘快出結果。”
就在這時,一位痕跡專家走進房間,他俯下身,仔細觀察著地面上的一些細微痕跡。“局長,這裡有一些不尋常的腳印,看起來像是被刻意擦拭過,但還是留下了一些模糊的印記。我們可以透過腳印的大小、形狀以及深淺程度,推測出兇手的大致身高、體重和行走姿態。” 說著,他拿出專業的測量工具,開始對腳印進行測量和記錄。
緊接著,血跡分析專家老周也來到了現場。老周身姿矯健,揹著一個裝滿工具的揹包,他一進入現場,便徑直走向血跡處,俯下身仔細觀察。
老週一邊觀察一邊講解:“血跡的形態能夠為我們提供很多重要線索。就拿這灘圓形的血跡來說,血液是垂直滴落在地面上的,這說明死者受傷時很可能是站立或者坐著,處於相對靜止的狀態;而那灘橢圓形的血跡,是從一定角度飛濺出來的。”
說著,他拿出專業的測量工具,仔細測量橢圓的長短軸,“透過測量這個橢圓的長短軸資料,運用特定的數學公式,我們就可以計算出飛濺角度,進而推測出死者受傷時的體位,以及兇手當時所處的位置。
而且,不同速度的血液飛濺,形成的血跡形態也不同,快速飛濺的血液會形成更細長的血跡,這能幫助我們判斷兇手作案時的動作幅度和力度,這對於還原整個案發現場的情況十分關鍵。”
勘察工作持續推進,現場的每一個細節都被不斷挖掘。然而,儘管案件的輪廓逐漸清晰,可真相仍被重重迷霧所籠罩。秦川在現場踱步沉思,他的眼神堅定而銳利,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