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上,當然不可能把天鯤熱銷遊戲的內部競爭nèi&nù披露出來。
80年代的業界雜誌還不至於跟後世的所謂“行業揭秘”公眾號那麼八卦。
所以山內溥看了那個所謂的“《寵物小精靈》熱銷,或將得到天鯤支援漫改”的報道後,直接讓上村雅之給他提供進一步的乾貨。
幸好上村雅之對於這種諮詢可能性顯然是早有準備:“社長,把那疊材料翻到倒數第二份就有。”
山內溥一愣,然後刷刷往下翻,果然看到了一份調研部門自己做的nèi&nù調查。
原來,按照截止到目前的初步競賽結果,《寵物小精靈》首月在曰本市場賣出的卡帶居然達到45萬張,在參賽品類中榮獲冠軍。《最終幻想》首月在曰本賣出42萬張,區居第二。
不過在全球市場上,《最終幻想》的表現比《寵物小精靈》強了不止一倍。
主要是因為寵物小精靈的人物角色人設都是亞洲人為主,日系的賣萌q版造型,眼下國際化普及程度還不夠,美國人也不太欣賞。
所以在全球範圍內,《最終幻想》的首月發售量居然達到了驚人的190萬套,而《寵物小精靈》只有80萬套。
要知道Ps的遊戲機,第一個月也才賣出了470萬臺,這就相當於有40%的Ps遊戲機買家,幾乎是在買機器的同時,就買了《最終幻想》。
可以想象,作為一個完全新的系列,能奪得這個成績,後續的銷量比例再翻一倍都是稀鬆平常的。
當然了,天鯤的《三國志2》和《信長野望3》全球首月銷量也分別有110萬和95萬,都是超過《寵物小精靈》的,但這些遊戲都是用的歷史背景和古典公版名著,並沒有自創虛擬世界架構,所以參加不了爭奪官方獎勵漫改投資的比賽。
同理,《機器人大戰》銷量比那些歷史類的更高,但也不能漫改,是因為它用了一堆的蹭熱度iP,就是個iP大雜燴。
至於那些更熱銷的格鬥遊戲,暫時完全沒有宏大的故事,所以沒有參賽。比如《街頭霸王》就是首月熱銷300多萬套的,幾乎成了Ps遊戲機的必備,比《最終幻想》還牛逼了一大半。但官方把那些動作遊戲都認定為“沒有劇情”而排除在外了,只讓RPG遊戲參賽。
而透過那些被天鯤或多或少入股的參賽獨立工作室〔區別於完全控股的第一方親兒子工作室〕中的某些知"qingren"士暗中透露,天鯤方面當初舉辦這個活動,就是給了一個格式條款:
將來動漫如果有廣告分成或者直接銷售放映權,給遊戲iP持有方2%的改編費。其餘麼,就當是天鯤投錢拍動漫、承擔風險所應得的了。
畢竟天鯤打出來的旗號是“為了宣傳你這個遊戲,才給你拍漫改。不是因為你遊戲已經大火了,想蹭遊戲熱度在動漫上賺錢”。
何況,後世的經驗也證明了,以遊戲作為第一方iP逆向改編影視動漫的,多半沒多大銷量,連《魔獸世界》這樣的招牌,也就是雷聲大雨點小。顧驁出這個條件,雖然看似霸王條款,其實也是應該的。極致黑暗
至於那些小的工作室,人家如今求著天鯤爸爸賞點推薦位都來不及呢,天鯤說銷量Pk贏了的有漫改,那些工作室屁顛屁顛就接受了,心悅誠服完全沒有一絲一毫會去想自己有沒有被剝削了。
舉個貼切的例子,那些工作室感動得就跟後世網站上的寫手,被通知說“你的作品限免兩天”時一樣激動,覺得兩天稿費換取這麼大的推廣簡直是賺翻了。
“這個行業的規則制定權,包括整個內容生態的供需關係、簽約模式,都被天鯤壟斷了呀,他們說什麼就是什麼。”
瞭解完這一切,山內溥內心升起一股深深的無力感。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作為任天堂的老闆,山內溥從對方的強勢中,看到的不僅僅是天鯤透過這些小打小鬧的操作能多賺多少錢。
關鍵是“遊戲這類新生事物,將來往其他傳統文化內容型別改編時,改編權的錢該怎麼算,合同怎麼籤,模式怎麼運作”,都被天鯤一家說了算了。
以後大家要操作,都以天鯤的行規為參考。
這就比上一代遊戲機時各家廠家各自為政更進了一步。
山內溥讓上村雅之先退下,他想一個人靜靜。
隨後,他吩咐下去,讓全公司加快sFc的研發進度,一定要確保新的cPu下來後,第一時間把sFc投放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