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百一十六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大結局)

主戰場上,漢軍雖然裝備了大量的機槍,可是因為路途遙遠,漢軍的彈藥不可能像在家門口作戰那樣充裕。

漢軍現在配給的彈藥根本達不到他們正常標準,所以即使是機槍也不可能敞開了打,如此一來,機槍的作用就沒有想象中那麼大了。

炮彈的不足也是同樣的道理,這使得漢軍的兩大優勢都無從發揮,倒是羅馬軍團因為使用線膛槍,彈藥成本相對較低,又是本土作戰,沒有這方面的煩惱。

二十萬波斯大軍也是聯軍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他們的戰局吃力,同樣會影響到全域性。

呂布雖然想依靠漢軍擊潰羅馬軍團的主力,然後來改變戰局,可是羅馬人的頑強抵抗遠遠超出了預期。

而且有無窮無盡的羅馬軍團不斷的從北方行省和西方行省絡繹趕來,羅馬人的潛力正在逐漸展現。

一個穩固統治了幾百年的強大帝國,想要一夜之間顛覆它,談何容易?

更何況羅馬帝國的組織結構、政權體系都是相對成熟的,所以它的動員機制也是極其強大的,大量的後備兵團源源不絕。

做為跨海遠征,甚至是跨大陸遠征的聯軍,特別是漢軍,兵員補充困難,彈藥補給不便,傷病員後撤困難,遠離本土,在異國他鄉作戰,根本不可能得到當地人的支援。

水土不服、飲食習慣差異也都是影響部隊戰鬥力的重要因素,所以此消彼長,理論上的優勢已經消失不見,兵棋推演不能代替實戰。

還有一點就是漢軍鄉土情結濃重,特別是在那個訊息閉塞、文化程度較低的年代,更加明顯。

長時間遠離家鄉作戰,經常在海外駐紮的昊天軍以及中亞、西亞的常駐軍隊還能接受。

而大量從中原直接開赴海外的帝國軍主力則思鄉嚴重,士氣明顯低落,即使有書記員的鼓勵以及軍功的刺激也無濟於事。

所以當不眠不休的三皇會戰進行到第四天的時候,首先是波斯軍隊開始動搖,然後就是崩潰,一支支波斯軍隊潰敗逃向北方。

漢軍的團結度和穩定性要比波斯軍隊強的多,波斯人的潰逃並沒有影響到與他們並肩作戰的漢軍,漢軍仍能做到毫不動搖。

可是波斯軍隊的潰敗就解放了他們的對手,更多的羅馬人和蠻族的軍隊可以加入與漢軍的戰鬥之中,漢軍的壓力倍增。

特別是波斯軍隊的敗逃,嚴重的影響到了漢軍的後勤補給,彈藥無法及時的輸送到前線,缺少彈藥的漢軍戰鬥力直線下降。

高度火器化的漢軍已經極大的削弱了自身的防護,都只穿輕便的皮甲,冷兵器也只有刺刀,與蠻族軍隊近身肉搏的時候頗為吃虧。

做為經驗豐富的偉大統帥,呂布等人當然知道進退,可惜“只差一步到羅馬”,衝的最遠的漢軍部隊已經能夠看到羅馬城的高大城牆了。

漢軍開始有序的撤退,幾個師之間交叉掩護,炮兵用最後的炮擊阻斷羅馬軍團的追擊,狙擊手負責清除羅馬軍團的軍官,打亂他們的指揮系統。

漢軍沿著來時的通道,有序撤離,各支部隊輪流擔任掩護和殿後,逐漸撤向義大利本土的北部。

與此同時,呂布飛鴿傳書給了魯肅,讓他指揮海軍在羅馬人的後方進行襲擾,以減輕正面漢軍的壓力,發揮海軍優勢。

魯肅大膽的在尼亞坡裡也就是那不勒斯進行了兩棲登陸,海軍陸戰隊的第二師和第三師被輸送上岸。

他們奔襲了尼亞坡裡的造船廠和軍港,這都是地中海沿岸,羅馬帝國控制下的數一數二的大型船廠和海港,炸藥和大火將那裡夷為平地。

然後兩個海軍陸戰隊的作戰師大張旗鼓的向羅馬進軍,並且成功佔領了特拉西納,距離羅馬城只有幾十裡。

這一支突如其來的漢軍嚇得羅馬人急忙撤回了正在瘋狂圍追堵截漢軍主力的羅馬軍團主力,回軍防守羅馬城。

其實,魯肅的海軍陸戰隊只是虛晃一槍,目的就是要圍魏救趙,減輕主力軍隊的壓力,吸引羅馬人的注意而已。

缺少了羅馬軍團主力的襲擾,僅憑輔助軍團、後備軍團和蠻族軍隊,是不可能阻止漢軍撤退的步伐的。

在撤退的時候,漢軍之前撒網一般的在沿途駐守部隊的做法得到了回報,使得漢軍的每一步撤退都有依託。

漢軍順著來時路逐漸向希臘半島撤退,沿途收攏了被打散的波斯軍隊,聯軍逐漸重新站穩腳跟。

羅馬軍隊跟在聯軍的屁股後面,一路收復被漢軍佔據的行省和城市。

呂布自從阿西西翁的三皇會戰之後,就一病不起,軍醫說他是急火攻心,需要靜養。

諸葛亮等人商議之後,由馬超和高順率領御林軍三個師護送呂布先行一步,一路趕回拜占庭,然後從拜占庭登上呂蒙的旗艦帝國號,從海路前往塞得港。

魯肅也已經接到飛鴿傳書,率領主力艦隊從尼亞坡裡返航,在塞得港等候呂布的到來。

至此,呂布苦心籌劃,準備多年的遠征羅馬的戰事,基本上告一段落,漢軍和波斯帝國的軍隊大半返回尼西亞,只在亞德里亞納堡和拜占庭駐留部分軍隊,以儲存遠征的戰果。

希臘半島的大半地區還是重新回到了羅馬人的手中,羅馬人同聯軍進行了大規模的交換俘虜活動,不過羅馬人沒有俘虜那麼多的漢軍和波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