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和談是重中之重,由大梁和北狄互派使者,進行初步洽談,商定了談判日期,再由北狄派來使團。
相較於快馬加鞭,千里急報,和談使者就難免有些磨蹭了。
畢竟對於北狄而言,談判拖得越久,對自己越有利,可以藉機觀望,尋找對自己有利的籌碼。
秦氏作為這場國戰的首功之臣,在和談裡的地位,自然也是舉足輕重。
儘管和談一事,是由禮部和光祿寺以及太常寺牽頭,但秦氏也要派人參與。
如此才能形成“文攻武嚇,軟硬兼施”的效果,為大梁謀求最大的利益。
一旦秦氏退出,梁國和談使團就會軟上不少。
而北狄又恰恰尚武,面對大梁一幫文縐縐的文臣和談使官,還未談判,先從心裡鄙夷三分。
屆時,想讓北狄低頭屈服,割地賠款,怕是會難上加難。
秦風突然宣佈退出和談,無疑將了梁帝一軍。
梁帝緩緩坐回龍椅,眼神裡的憤怒已經消散,取而代之的是謹慎又不失凌厲。
整個朝會大殿越發寂靜。
所有人的視線,全部匯聚在秦風和梁帝身上。
與剛才二皇子的誣陷相比,這一刻,火藥味才終於爆發出來。
李乾就算是再高貴,也只是個皇子而已。
皇子與聖人,看似只相差一線,實則相差萬里。
梁帝靜靜地注視著秦風,似乎在用眼神試探和警告秦風。
秦風傲立於群臣之間,不卑不亢,主動迎上樑帝的眼神。
即便是六部大臣,甚至包括三公,也絕不會貿然與梁帝對視。 g
原因有二。
其一,臣子直視聖人,有刺王殺駕之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