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太子顧之賢失禮僭法,廢除太子之位,永禁長安宮。皇后閔氏失賢德康明,削封號貶為庶人發配蘭城。”
桃夭夭早作了準備,在皇帝醒來之前,這宮內的奪位之爭便已經出了好幾個版本,流落在市井的各個角落,當然這也虧了蘇洛。二軍進城本就惹人注目,涉及的人物眾多,即使皇帝有心遮掩,也無力迴天。
果然,當皇帝醒後,欲下令告知天下皇子重疾,卻得知此事已經沸沸揚揚,誰都知道原本的太子是一個假仁假義之輩,若是掩飾反而欲蓋彌彰,只得簡單帶過直接廢位,以安民心。
“話說這內廷劇變,當今的天子和二皇子一直被蒙在谷中,還被奸人一直下毒暗害。只是蒼天有眼,二皇子順遇貴人,藥王尋舊情人追至南蘇才發現,偶遇的二皇子竟然深重奇毒。”南城的一個酒樓中,說書的場子這幾日格外的紅火。
“怪不得二皇子身子一直差呢,原來是這樣啊!”有人恍然大悟道。
“你別說話啊,快講快講!”也有人催促著。
“二皇子韜光養晦,被此惡人左般欺凌,而此惡人開鋪施粥卻是沽名釣譽,暗地裡卻是一個謀財害命圖一己之快者,為了皇位,趁著二皇子北巡北皋之時,派人暗中刺殺,誰知被二皇子生擒殺手!”那說書的也不急,一點點吊著眾人的胃口。
“好好!”有人拍掌而鳴。
“幹得好啊!”有人喝彩助威。
“即使如此,二皇子也未向皇帝透露半字,為了兄弟之情還是君臣之義就不得而知了。但是,這惡人還不善罷甘休,想趁著皇后的壽辰將皇帝和二皇子統統抹殺,登基大寶。”說書的押了一口茶,繼續說道。
“太過分了!”有人憤慨。
“簡直就是喪盡天良啊!”有人哀婉。
“原來二皇子一直是這樣的人,之前還以為他……誒!”有人不平。
“你那是一葉蔽目啊,肯定是那奸人所害。”有人似乎早知如此。
“善惡有報,這奸人本想著用一塊號令三軍的令牌讓二皇子放鬆警惕,在皇后壽辰當日會宣佈讓二皇子遠赴邊關的文書,再暗中派殺手殺了他!誰知二皇子識破了此人的詭計,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揭露了此人的真面目!此人羞憤不已,直接帶兵入殿,好在二皇子早有準備,那三軍的將領都是忠肝義膽之輩,怎會聽令於小人,自然是為了二皇子的忠義而捨生忘死。”拍案震堂,眾人隨之激起。
“怪不得我那天看見不少軍爺直衝入城。”有人回想道。
“我也看見了,那兵鎧不像是南城的兵!”有人附和言。
“那便是赫赫有名的霜騎兵、羽林衛先鋒將,在那奸人即將得逞千鈞一髮之際——”說書的拖長了音。
“怎麼了?”大家的脖子伸得長長的,就想知道後面怎麼了。
“兩軍直衝大殿,將惡人統統拿下!”說書的高聲判道。
“啊!”有人驚呼。
“是不是要殺了——”有人捂嘴不敢直言。
“本以為謀反者都必死無疑,但二皇子仁德,所有受脅迫或是威逼之人都下了赦令,而只有那些真正為虎作倀的竄謀之人,當庭處決。那惡人就是當今的太子,被關入大牢,如今又被革了太子之位,永禁於宮殿之中。”說書的語中帶著玄機。
“是啊,我還知道皇后也被髮送邊關了,閔氏抄家的抄家,革職的革職,曾經那麼不可一世,現在——”結局已出,大夥各個打著八卦。
“你們不知道吧,這女人可不簡單啊!”有人神秘兮兮地說道。
“怎麼說?”這話勾起了大家的好奇。
“藥王找的那個舊情人就是當年獨寵後宮的夢妃娘娘,皇后善妒,見夢妃受寵,便暗中造假誣陷他勾結侍衛,自焚於殿。其實夢妃根本沒死,死的是她的侍女,只是毀了容,又回了江湖漂泊,孤苦伶仃十幾年啊!”那人懸淚欲泣。
“誒,真慘哪!”有人隨之哀嘆。
“可不是嗎,真是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對母子害人終害己,自食惡果!”有人忿忿不平。
“虧得我還一直覺得太子是個好人,現在看看就是瞎了眼哪!”大家議論紛紛。
“是啊是啊!”附和的總是最多。
“這主意倒是不錯。”顧之其坐在酒樓的閣樓一角,隔著欄杆也能感受到這些人對宮廷事兒的熱情。
“你不懂,八卦這東西不分男女老少,就得和說故事似的。”可不是嗎,那後世的娛樂圈,哪件事兒不像說書?各個都是說故事的好手,利用輿論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只是小兒科罷了。
顧之其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