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八十一章 冰火兩重天

德軍坦克的確得到了汽油,還順便打下了一些戰果。

一路上,英軍還在將剛生產的坦克和火炮自敦刻爾克沿公路運送到蒙特勒伊。

於是,沿途到處都是被德軍摧毀的坦克。

“惠位元犬”在英軍的定義中更像是一款“步兵坦克”,用來掩護步兵前進再壓制敵人步兵的坦克。

這款坦克根本不適合用於坦克戰,儘管它裝備有四挺機槍,但無論是哪挺機槍都很難擊穿對方的裝甲。

當天下午,經過5個多小時的持續推進,疲憊不堪的埃爾溫少將終於帶著德軍第一坦克師抵達了敦刻爾克近郊。

遠遠看到敦刻爾克的哥特式建築,以及正在城外緊急構築防禦工事的英軍士兵,德軍坦克兵們發出一陣歡呼。

勝利離他們只有一步之遙,只要打下敦刻爾克,士氣低落的英國遠征軍就有可能全線崩潰!

……

各國媒體的報導可以用“冰火兩重天”來形容。

一邊是俄國在東線取得大勝,第一仗就打死打傷敵人10餘萬,俘虜3萬人,並且戰果還在不斷擴大。

另一邊,則是德軍繞過蒙特勒伊兵臨敦刻爾克城下。

敦刻爾克是距英國最近的一個港口城市,從這裡跨越多佛爾海峽抵達對面英國的多佛爾港只有40幾公里,是英國遠征軍物資和兵力投送的最佳港口。

如果它被德軍攻佔,英軍登陸法蘭西的通道就會被切斷,上百萬英國遠征軍將被困在索姆河以北地區無處可逃,得不到彈藥和補給的他們就只有投降一條路可走。

這對英軍乃至英國的全球威信,無疑會是一次致命的打擊。

因此,英國《泰晤士報》幾乎沒提俄國的勝利,那與英國無關。

它用巨大的版面刊發了德軍對敦刻爾克的進攻。

配圖是一張模糊不清的照片:德軍坦克群從遠處朝英軍防線開來,只能依稀看到幾輛坦克和炮管,近景則是英軍士兵慌亂的臉龐及簡陋的野戰工事。

“我們沒有準備,所有人都沒有準備。”

“因為沒人會想到德國人會從後方出現在敦刻爾克,人們以為他們已經被擋在蒙特勒伊無法動彈了。”

“但事實是德國人來了,距離敦刻爾克只有幾公里遠。”

“這造成了巨大的恐慌,我們在敦刻爾克雖然有5萬人,但他們大多是沒有戰鬥經驗的新兵,他們缺乏反坦克武器,也不知道如何與坦克作戰。”

“許多人正在逃離敦刻爾克,船票已萬金難求!”

……

法蘭西《小巴黎日報》:

“我們不能坐視敦刻爾克被德軍佔領。”

“因為這意味著英國遠征軍的崩潰,如果它發生了,那麼在相當長的一段時內英國都無法再為法蘭西提供增援和物資。”

“甚至以後都不會有!”

法蘭西政客擔心英國會就此退出這場戰爭。

誠然,英國參與這場戰爭不是為了法蘭西,她是不願歐洲大陸出現一個統一的強大的帝國,不管這個帝國是法蘭西還是德國。

然而,如果付出的代價是英國的崩潰甚至流盡最後一滴血,英國依舊會選擇明哲保身。

《小日報》的報導則充滿了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