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默茲河防線終於穩定下來時,敦刻爾克總算徹底安全了。
此時的英國遠征軍更應該在敵人後方追擊搶一波功勞。
但在德國人殺了兩個回馬槍後,基欽納連追擊的勇氣都沒有了。
這不是基欽納也不是黑格的錯,而是英國遠征軍的精氣神已經被德軍打沒了,他們已處在崩潰的邊緣。
更糟的是殖民軍。
在防線即將崩潰時,黑格幾次三番命令殖民軍拼死衝鋒,而英國本土軍隊卻躲在戰壕內防禦。
這引起了殖民軍普遍不滿,英國軍官已普遍失去殖民軍的信任,內亂、譁變隨時都有可能發生。
因此,基欽納只能命令遠征軍一路跟著德國人,等他們走乾淨後才敢上前“接收”陣地。
殖民軍則一批批調回敦刻爾克休整。
說是休整更應該說是安撫。
基欽納裝模作樣的處分了一批引起殖民軍士兵不滿的英國軍官,再分配一些食物給士兵,再表彰了作戰英勇的官兵,總算把人心穩定下來。
這一天,當基欽納精疲力盡的返回辦公室時,發現已有一個名身著便裝的中年人帶著隨從在門口等著。
基欽納有些困惑,他的指揮部是軍事重地,哪裡是普通人能出現在這裡的?
還沒等他問明情況,中年人迎上來朝基欽納行了個軍禮,並熱情的握手:“元帥閣下,很高興再次見到您,一切還好嗎?”
基欽納認真一看,然後想起來了:“阿維雷斯庫中將?”
(上圖為羅馬尼亞阿維雷斯庫中將,他被視為羅馬尼亞最有才華的指揮官,宣戰後,由他指揮羅馬尼亞進攻特蘭西瓦尼亞的戰鬥,但被德軍打得慘敗)
“是的。”阿維雷斯庫中將見基欽納還記得他,開心得像個獲得獎勵的孩子:“我們已經有兩年沒見面了吧?我記得是在倫敦。”
“是的。”基欽納點頭:“在女王陛下的宴會上,真想念那和平的時光。”
基欽納將阿維雷斯庫中將迎進辦公室,等勤務兵送上咖啡後,打量了阿維雷斯庫一眼:“中將閣下,你這是……”
“我們向奧匈帝國宣戰了。”阿維雷斯庫說:“我們打算加入協約國與同盟國作戰。”
基欽納喜形於色,馬上起身與阿維雷斯庫中將握手:“非常明智的選擇,中將。我是說,貴國國王做了正確的選擇,現在正是時候,你們站在了榮譽和勝利的一邊。”
“作為回報。”阿維雷斯庫中將說:“我們希望貴國能支援我們奪回特蘭西瓦尼亞並承認羅馬尼亞對其擁有主權。”
“當然!”基欽納想也不想就應了下來。
他甚至不清楚特蘭西瓦尼亞的具體位置。
反正不是自己的東西,只是承認歸屬而已,對英國沒什麼損失。
這時,隨從進來在阿維雷斯庫中將身邊耳語幾句,阿維雷斯庫中將皺了皺眉頭。
“發生了什麼?”基欽納問:“有什麼難處嗎?”
“是這樣的。”阿維雷斯庫中將回答:“瑪麗王后正在巴黎與法蘭西交涉,您知道的,我們需要同時得到兩國的支援。”
“當然。”基欽納表示理解。
“可是瑪麗王后與加利埃尼將軍談了之後,認為我們不應該宣戰,她建議撤回宣戰書。”
“來得及撤回嗎?”基欽納問。
“是的。”阿維雷斯庫中將點了點頭:“恰好來得及,大使寫好了宣戰書正打算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