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貝特一世眼裡閃過一絲遲疑:“你的意思,我們應該發展裝甲部隊?”
伊登上校大點其頭:“就應該這樣,陛下。坦克其實就是堡壘,可以移動的堡壘,我們用來打造一座要塞的錢,足夠購買幾百輛坦克。而堡壘只能呆在一個地方等著敵人來攻,坦克卻可以四處轉戰發揮出意想不到的作用,就像准將做的一樣。”
夏爾對伊登上校的話有些意外,他的話大多是對的,在全員痴迷於挖戰壕主張防禦的今天,能有伊登上校這樣的機動作戰思想實在難得可貴。
但夏爾卻反駁道:“不,上校,坦克也不能總是機動,它們總有停下來的時候。另外,燃油和後勤就是它們最大的弱點,這次我們就幾乎因此功虧一簣。”
伊登上校一愣,他沒考慮到這一點。
往細裡一想,他覺得夏爾說的有道理,敵人不需要攻擊坦克群,只需要進攻比利時的燃油基地。
如果用坦克來保護燃油,那麼坦克也就失去了靈活機動的空間,因為它們會被燃油基地捆綁著什麼地方也去不了。
阿爾貝特一世眉頭一皺:“那麼,我們就需要一個地方保護燃油。”
接著阿爾貝特一世眼睛一亮:“我明白了,准將的意思是,我們既要裝甲部隊也要堡壘。”
夏爾點了點頭:“堡壘可以作為支撐點,為坦克、燃油及維護提供安全保障,而坦克則可以在幾個支撐點間機動作戰,它們會像一條條看不見的繩,把各支撐點聯絡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可攻可守。”
“很好的主意,將軍。”伊登上校吃驚的望著夏爾:“您給出了一個十分清晰的防禦方案,只是一念之間。”
在此之間,伊登上校只是從夏爾的打法中學習到坦克要“機動”,但依舊毫無頭緒。
現在被夏爾這麼一說,原本模糊的慨念就在腦海裡漸漸成形了。
阿爾貝特一世遲疑著問:“能說得更具體些嗎?”
夏爾將比利時地圖往兩人面前一擺,指著幾個點說:“我們可以以安特衛普、魯汶、納木爾、列日等幾個易守難攻的地區為基礎,構建起這個表面看不到但實際卻存在的體系。”
伊登上校微微點頭:“表面看不到,敵人就很難獲得更多的資訊,也很難有針對性的進攻,他們只有在嚐到苦頭後才突然意識到它的存在。”
“的確是。”夏爾點了點頭。
這就是被動防禦的缺陷。
對於擺在那的工事,只要敵人情報工作夠細緻願意花更多時間做準備,就一定能找出防禦的弱點,因為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但如果是機動防禦,敵人看不到且靈活多變,就無從預測也無法準備。
(上圖為一戰後至二戰期間比利時打造的防禦體系,找不到中文版本,抱歉。它大體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個部份,東是列日要塞,西是根特,南是納木爾要塞,北是安特衛普,中是魯汶。)
阿爾貝特一世聽著夏爾的分析,眼睛盯著地圖,心下又驚又喜。
不愧是有“法蘭西瑪爾斯”之稱的夏爾,隨隨便便就給出了一個如此精彩、如此成熟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