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維勒的做法不像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他經過一番仔細的考量。
深諳政治手段的尼維勒知道議會和英國人有打壓夏爾的需求,因此,他貶低夏爾的言論不但能踩著夏爾抬高自己,還可以重新爭取到議會和英國人的支援。
畢竟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議會和英國人都會看到箇中利益。
尤其是英國人,尼維勒認為獲得他們的支援才是關鍵。
因此,他丟下正在激戰的索姆河前線趕往敦克爾刻與基欽納會晤,第二天又趕往巴黎參加會議為自己爭取支援。
夏爾不關心也不在乎這些小伎倆。
他知道軍隊跟其它系統不一樣,戰時的軍隊更是如此,士兵們的需求很直接、很現實,他們要的就是能帶領他們打勝仗的指揮官,其它的一切都是扯談。
尼維勒的做法或許能解決高層對他的支援問題,但無法解決中低層官兵對他的認同,士兵們對這種靠關係尤其是依靠外國勢力上位的指揮官十分反感。
因此,尼維勒註定將因為不得人心而走向失敗。
對於一個註定要失敗的人,夏爾認為自己沒必要在意他的攻擊,那是在浪費時間。
然而,克里斯汀發來的一封求助的電報卻讓夏爾不得不正視。
……
這天,阿爾貝特一世帶著伊登准將趕到納木爾堡壘向夏爾彙報工作。
“很遺憾你沒有親自帶兵進入納木爾,少將。”阿爾貝特一世一臉興奮:“你錯失了那個場景,你無法想像自己有多受歡迎。全城的人都出來了,他們在雨中排著隊高喊你的名字,許多人等待了幾小時就為了能見你一面。”
伊登准將表示贊同:“不只是納木爾的人們,第一特種偵察軍計程車兵也同樣如此,他們很希望能獲得您的親自教導。”
“如果可以的話,你能否露個面講幾句話?”阿爾貝特一世眼裡帶著期盼望:“這能振奮軍民計程車氣,他們會因此瘋狂。”
“看看吧。”夏爾沒有給予肯定的回答:“如果有時間的話,我會的。”
他始終認為“打鐵還需自身硬”,真正能鼓舞軍民士氣的是穩紮穩打獲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而不是與軍民見面說些鼓勵的話。
“當然,少將。”阿爾貝特一世連忙點頭。
夏爾就是比利時的天,他做的任何決定都是正確的。
這時一封電報遞到夏爾面前,是克里斯汀少將發來的。
夏爾瞄了一眼電報面色瞬間大變,他甚至沒把電報給提賈尼看,而是疊好放進口袋裡。
“怎麼了?”阿爾貝特一世以為是納木爾局勢有新的變化。
“沒什麼。”夏爾回答:“我得回巴黎一趟,議會有些事需要我處理。”
阿爾貝特一世“哦”了一聲放鬆下來,原來是議會的事,那些混蛋,總是想盡辦法給夏爾找麻煩。
……
巴黎波旁宮,正反兩派正處於激烈的爭論中,且勢均力敵。
尼維勒站在演講臺上主導反派言論:
“先生們,縱觀夏爾所有指揮,沒有超過兩個師以上的部隊。”
“這或許是他能指揮部隊的極限,一旦大兵團作戰,比如五個師10萬人甚至更多,就不是他能駕馭得了的。”
“兩種作戰的性質完全不同,戰術也不一樣!”
臺下一片噓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