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金漢和尼科拉斯中將討論了一番,他們越發覺得埃爾溫上校這個作戰計劃可行。
尼科拉斯中將指著地圖說:
“我們在列日要塞以北地區的兵力處於一個狹長的三角形地帶,後方是荷蘭邊境退無可退,很容易被法軍包圍。”
“如果能拿下安特衛普,不僅能切斷比利時防線的港口補給基地,還能為我十餘萬守軍開啟生存空間。”
法金漢表示贊同:
“還有魯汶,它處於安特衛普、布魯塞爾和納木爾的三面包圍之中,我們甚至考慮過棄守。”
“但如果能拿下安特衛普,不僅可以保證魯汶的安全,還能使敵人陷入困境!”
埃爾溫上校補充道:
“重點是夏爾的主力部隊和比利時第一特種偵察軍為了進攻納木爾已盡數轉移到納木爾。”
“英國人還有意將夏爾的勢力逐出安特衛普。”
法金漢和尼科拉斯中將兩人不約而同的驚撥出聲:
“是嗎?”
“有這回事?”
埃爾溫上校指著地圖很肯定的回答:
“是的,英國人的意思是安特衛普到布魯塞爾這段防線由英國人駐守。”
“布塞爾到納木爾則由夏爾的第6集團軍及第一裝甲軍駐守。”
“他們認為這樣能避免兩軍交錯在一起出現混亂。”
法金漢“呵呵”笑了起來:“英國人一向如此,他們總是佔盟友的便宜。”
這表面上看起來很合理,兩軍交錯的確會出現混亂,尤其雙方步槍、彈藥不一樣。
然而,安特衛普到布魯塞爾這段防線處於德軍薄弱區,這區域位在三角形防區的尖端,德軍沒有多少兵力,英軍佈防在這一帶就跟度假沒多大區別,戰爭壓力全在夏爾的部隊身上。
尼科拉斯不無譏諷的說:“戰爭壓力全在夏爾的部隊上,卻又不給夏爾彈藥補給,英國人的打壓手段幫了我們的大忙。我差點以為他們才是我們的盟友了!”
法金漢的目光始終盯著地圖,眼裡閃著興奮:“還有法蘭西議會,我們應該感謝他們,你們說是嗎?”
幾個人會心的笑了起來。
討論的氣氛變得輕鬆愉快,法金漢一高興就開了一瓶紅酒,三人邊喝邊說。
尼科拉斯中將總結道:“如果是這樣的兵力配置,當我們進攻安特衛普時,夏爾的部隊就不太可能短時間增援它。”
法金漢和埃爾溫上校點頭表示贊同。
這一是因為夏爾缺乏補給,二是因為安特衛普位於英軍防區的另一端,英國人出於面子問題,不太可能一開戰就允許夏爾的部隊橫穿其防區增援安特衛普。
也就是說,開戰後相當一部分時間,德軍要面對的都是英國軍隊。
三人微笑著舉杯相慶,笑容裡充滿了自信和嘲諷,他們怕的是夏爾的部隊,對上英國軍隊就有八九成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