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爾是在利用阿爾貝特一世的號召力,或者說是利用群眾的力量。
這是出於兩方面的考慮:
一,從德軍手裡繳獲的物資裡有大批德式步槍,之前突破德軍防線時就繳獲了四萬多支,沿途俘虜德軍補給車隊且後續還會佔領倉庫,可以預見將會繳獲更多槍支和彈藥。
這些軍火法軍用不上,比利時第一特種偵察軍或許能用上彈藥卻用不上步槍,而且子彈也用不完。
那為什麼不把沿途的人民群眾都武裝起來?
四萬支步槍就能武裝四萬民兵,不管男女,只要教會他們會打槍就行。
二,仗打到現在,德軍的素質也不怎麼樣。
尤其是精銳部隊已調到安特衛普擔任主攻任務,留在後方及腹地的部隊大多是新兵。
這些新兵的素質與比利時民兵相比差不了多少,而比利時民兵有“保家衛國”的勇氣,說不定比德軍新兵更能打,最後能發揮的作用很可能會比想象的大得多。
事實的確如夏爾所想。
知道自己的任務後,阿爾貝特一世馬上組織部隊跟在法軍後方沿途駐防構築補給線,同時把多餘的步槍發給沿途村鎮的平民組織民兵。
更重要的是,他還組織起一支騎兵抄近路搶在部隊前頭,沿途將訊息傳遞給通往哈塞爾特的城鎮,讓人們做好迎接夏爾軍隊的準備。
第一裝甲軍的推進速度之所以緩慢,原因之一就是路上的積雪。
連日的大雪給公路覆上了厚厚的雪層,汽車輪子陷在其中打滑是常事,並且從一個坑裡推出來不久又掉進另一個坑,說是裝甲部隊、機械化部隊,其實比人步行快不了多少。
有履帶的坦克或許會好些,但“夏爾A1”的底盤很低,前方的鋼板就像推土機似的頂著積雪前進且越來越多,需要士兵在前方不停清除。
下午兩點多後這些問題幾乎不存在了。
比利時公民知道夏爾的部隊要經過自己的村鎮,自發的組織起來清掃積雪。
部隊一路上都能看到身穿棉衣剷雪的公民們,男女老少都有,一個個忙得熱火朝天嘴裡喘著熱氣。
當法軍經過時,他們熱情的揮著手,大聲用法語問候:
“你們好,向你們致敬!”
“感謝你們,來自法蘭西的朋友。”
“你們是英雄,代我向夏爾將軍問好!”
……
有時夏爾就在其中,只不過他躲在裝甲偵察車裡沒讓他們認出來。
夏爾不希望讓他們認出來,因為這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是危險。
……
魯汶,德第21軍臨時指揮部。
尼科拉斯和埃爾溫對著地圖沉默不語,周圍到處都是往來奔走忙碌著的參謀,他們透過電話和電報盡一切努力瞭解夏爾部隊的動向。
良久,尼科拉斯才問了聲:“哈塞爾特能守住嗎?”
埃爾溫上校很乾脆的回答:“不能,將軍,這不可能。”
哈塞爾特只有兩個步兵團,而且是維護治安和保護火車站及物資的後備部隊,對手卻是夏爾的第一裝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