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一十二章 激化矛盾

哈塞爾特一戰引起了全球鬨動,各國媒體紛紛在頭版頭條大篇幅報道這次勝利。

英國《泰晤士報》:

“依舊是一天,前後只有一天。”

“雖然德國在戰鬥後第五天投降,但從夏爾的第一裝甲軍出發到攻佔哈塞爾特取得決定性勝利只有一天。”

“夏爾再次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神話,他打敗對手只需要一天。”

“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他取得如此輝煌的勝利卻只付出一千多人的代價,加上比利時軍隊也只有八千多人的傷亡。”

“而另一面,我們在索姆河的戰事卻依舊在繼續,我們的軍隊同樣只需要一天就能追平夏爾,我指的是傷亡資料。”

……

美國《星條旗報》:

“許多人對夏爾的戰術持懷疑的態度,認為他在安特衛普戰役中取得的勝利是運氣,是不可複製的偶發現象,認為只要德國人有所準備就不會出現這種快速結束戰鬥。”

“還有人因此懷疑坦克的重要性,認為那不過是一種‘奢侈的玩具’。”

“然而,夏爾用事實證明這種觀點是極其錯誤的。”

“夏爾在德國人有準備的情況下穿插到了哈塞爾特,用同樣的戰術同一支部隊,再次創造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蹟。”

……

沙俄的《聖彼得堡新聞》也用一整版對該戰報道,它著重強調:

“協約國正在西線取得勝利,巨大的勝利。”

“先是安特衛普包圍戰,又有哈塞爾特穿插戰,每一次都能包圍十幾、二十幾萬德軍。”

“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有夏爾的部隊在,還會出現第三次、第四次類似的勝利。”

“一旦德國人在西線潰敗,他們就無法保持東線的攻勢,我們距勝利已不遠了!”

……

俄國很需要這樣的宣傳,因為它可以激勵本國人民繼續這場戰鬥而不是動亂和起義。

(注:《聖彼得堡新聞》報簡稱《新聞報》是沙皇俄國於1702年下令出版的一份官方報紙,直到1917年因沙俄覆滅而停刊)

法國與比利時的媒體更是把戰鬥的每一個細節都報道出來,它們對這場戰鬥的部隊逐一分析,小戰鬥甚至就連犧牲人員都成為追逐的熱點。

……

哈塞爾特市,夏爾的指揮部設在一個座落於市郊的釀酒廠內。

釀酒廠已荒廢一段時間了,到處都是蜘蛛網和佈滿灰塵的釀酒工具。

戰爭時期尤其是物資匱乏時代,不管是德國還是協約國都無法支撐起釀酒這種奢侈工業。

人們首先是想填飽肚子,然後才是喝上一杯,市場需求的急劇減少使釀酒廠紛紛倒閉。

這個名為林堡釀酒廠就是其中之一。

夏爾的指揮部在空曠的廠房裡,他認為這裡比經理辦公室更適合戰時,至少各個部門不會被一間間小辦公室隔開出現交流困難。

夏爾坐在辦公桌前悠閒的看著報紙,戰鬥打到現在已基本沒什麼需要他指揮的,就是等著比利時軍隊接收俘虜和裝備,每天看的都是增加的物資和裝備。

這時提賈尼拿著一封電報走到夏爾面前:“可以說是好訊息,中將,議會提名讓你擔任總司令。”

指揮部裡的參謀們聽到這話忍不住扭頭望向這邊併發出一聲驚呼,接著個個喜形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