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爾沒有直接回答韋爾斯,他反問:“韋爾斯先生,在此之前我想先確定一件事:您是否擁有一支可靠的研發隊伍?”
“當然,將軍。”韋爾斯很肯定的回答:“我有一支完全由我控制的研發隊伍,就連軍方也無權干涉。”
夏爾點了點頭。
這是私有制國家的特色,裝備的專利和技術往往掌握在大資本家手中而不是在國家手裡。
大資本家們不傻,他們知道只要死抓著這些技術不放,就能像現代的美國一樣一袋螺絲賣9萬美金,一發炮彈賣80萬美金。
因此,他們會在保密方面做到盡善盡美,哪怕有時需要對自己人“被自殺”。
“那麼,我認為我們可以改良火控。”夏爾回答:“我方軍艦現在使用的火控系統,是雙向穩定吧?”
“是的。”韋爾斯眼裡閃過一絲意外,夏爾居然知道雙向穩定火控系統?
不過轉念一想又覺得這很正常。
夏爾不只是將軍,他同時還是天才發明家,不久前發明了登陸艇、兩棲登陸船,並且對魚雷也有深入研究,知道雙向穩定火控系統沒什麼奇怪的。
夏爾點出了答案:“我們應該投入資金開發三向穩定火控系統,以此提升艦炮的精度。”
“三向穩定?”韋爾斯對夏爾的佩服又多了一層,這就連他這個常年與造船打交道的人都沒聽過。
“是的。”夏爾感覺有些口渴,端起酒杯小喝了一口,接著說:“我們都知道,影響艦炮精度的還有‘縱搖’,所以只有雙向穩定系統是不夠的,遠遠不夠。”
韋爾斯望向夏爾的眼神滿是敬佩:“縱搖”會影響艦炮精度還處在探索和驗證階段,即便是研發人員知道的都不多,沒想到夏爾居然知道。
韋爾斯不知道的是,夏爾是在有意誤導他。
影響艦炮精度的第三向不是“縱搖”,而是“橫搖”。
戰後德國人就是因為誤以為是“縱搖”而沒能提升多少精度,直到6年後才發現是“橫搖”。
夏爾這麼做,是對韋爾斯留了一手。
他知道資本家的本質是逐利的,要求他們“忠誠”不太現實,甚至可以說蠢。
因此,夏爾需要放出一條“長線”,將這些資本家或技術緊緊的握在手裡。
更重要的是,如果德國人或英國人聽到了風聲,他們就會被夏爾提出的“縱搖”帶偏。
有需要時,夏爾就會一錘定音:“哦,要不咱們試試把第三向改為針對‘橫搖’?”
這用不了多少時間,但效果卻能立竿見影,而且主動權會始終掌握在夏爾手裡。
韋爾斯若有所思的點頭道:“如果這項技術研發成功,的確可以提升我軍軍艦的質量,甚至是質的飛躍。”
這在海戰中是打得準與打不準的區別,可以使法蘭西海軍一艘能頂兩艘甚至三艘的火力。
在無力造艦的基礎上,的確是個提升實力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