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加利埃尼回答:“可我說過,我們不能坐視英國遠征軍就此崩潰,我們不得不增援。”
夏爾沒說話,他手指在地圖上比利時境內的沙勒羅瓦點了點。
(上圖為比利時沙勒羅瓦的位置。藍色區域為阿登高地和森林,地勢崎嶇地形複雜,不易運動戰,它將戰場大體分割為互不相通的兩部份。當時普遍認為裝甲部隊不可能穿過,二戰時德軍就是穿過這片森林繞過馬奇諾防線進入法國)
加利埃尼一臉不解:“你打算進攻沙勒羅瓦?”
“是的。”夏爾回答:“這是進攻列日要塞前必須拔掉的釘子,它背靠山區森林可攻可守,與列日形成互相增援之勢。”
加利埃尼點頭表示贊同。
在此之前,夏爾在比利時的戰鬥一直在北面,南面地形複雜的區域很少涉及。
如果要徹底解放比利時,南下是必然的選擇。
“可是。”加利埃尼疑惑的問:“這與增援索姆河有什麼關係?”
“飛機,將軍。”夏爾回答:“一旦我軍佔領了沙勒羅瓦,我們的轟炸機就可以以它為基地轟炸德國人的補給線。”
加利埃尼略一思索,微微搖頭:
“這的確有幫助,中將。”
“但我們都知道轟炸機精度不足,對敵方設施的破壞力並不理想。”
“其次,德國人已學會了避開我軍轟炸的方法,他們甚至加強了防空。”
這是戰鬥進行到現在的事實。
“卡普羅尼”不是俯衝轟炸機,轟炸德軍機場或倉庫等大型目標還好,轟炸鐵路、橋樑等小目標更多的是看運氣。
同時德國人又學會了釋放煙霧遮蓋視線,還用上了貝克爾機槍防空迫使“卡普羅尼”不敢低空轟炸,這使轟炸效果進一步降低。
夏爾不得不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我打算穿過阿登山區,將軍。”
加利埃尼此時還沒明白夏爾的意思,他不以為然的回答:“這不是個好主意,夏爾。你的陸軍即便能穿過阿登山區,但沒有攜帶重武器又彈藥不足,不僅無法給德軍造成威脅,反而有可能被德軍圍殲。”
軍隊作戰不是部隊穿插到位就行。
後勤如果無法越過山區森林為部隊源源不斷的送上彈藥和補給,這些穿插過去的部隊很快就會因為彈藥不足而陷入絕境。
但夏爾卻輕鬆的回答:“我說的是裝甲部隊,第一裝甲軍!”
加利埃尼愕然抬頭望向夏爾,過了好一會兒才說:“這不可能,那沒有路,汽車都無法透過你卻希望坦克穿過。”
但夏爾卻知道這是可能的。
德國人二戰時穿過這片山區時走了更遠的行程。
重點是在戰前做好周密的情報工作,派人仔細打探每一條可供透過的山路,以及哪些地方可以快速搭橋修路,哪些位置需要拓寬或加固。
“夏爾A1”只有7噸,比二戰時德軍的“一號”坦克重一噸多,只要派出偵察兵、工程兵實地堪測,問題不大。
(注:“一號”坦克重5.4噸。)
加利埃尼還是不敢相信,他看了看地圖又看了看夏爾:“你,你確定要這麼做?這比想像中更難,你怎麼保證補給?裝甲部隊意味著需要更多油料,另外還有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