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德約卡說的,“戰時配給制”的順利實施比打一場勝仗更重要。
對於夏爾這個不敗戰神而言,一場勝仗不過是在戰績上添一筆,軍民們已經習慣了,什麼也沒改變。
但“戰時配給制”的一系列操作,卻給國內資本家狠狠一擊讓他們徹底失去對物資的控制權。
必要時,夏爾甚至可以“假公濟私”。
上岸物資是夏爾控制的海軍統計的,只要夏爾一句話,某艘甚至幾艘商船就會被海軍選擇性的忽略掉。
上岸後這些物資不會被計入國庫內,它們就能成為夏爾隨意支配的“隱形物資”。
軍隊補給、傷殘軍人、軍屬……夏爾隨時都能拿出一大批物資籠絡人心,賄賂議員也不在話下。
更重要的是,夏爾透過這件事試探法蘭西人們對“獨裁”的容忍度。
這戰時配給制說穿了,就是夏爾一手掌握生殺大權。
戰時物資就是一切,它可以決定所有人包括前線部隊的生死。
而物資掌握在夏爾手裡而不是由議會決定,某種程度上就是夏爾“獨裁”的實現。
法蘭西人們對“獨裁”很反感,甚至會習慣性反對。
議會也對此層層設防,屢次三番不惜頂著戰敗的風險也要削弱夏爾。
但現在……
夏爾成功的營造出一種氛圍:權力不交給夏爾就會有危險,人民會餓肚子、軍民會暴動、國家會滅亡。
最終,夏爾為了拯救國家,不得不在這危難之時扛起大梁,成為唯一一個控制物資的人。
整個過程絲滑自然,許多人甚至沒感覺到“獨裁”。
法蘭西軍民的心態,也不知不覺的從“反對一切形勢的獨裁”變成了“堅定支援夏爾獨裁”。
只是他們沒感覺到。
德約卡瞭解夏爾,他很早就知道夏爾的最終目的是打敗國內的資本家走上權力巔峰。
現在,夏爾已可以算是初具規模。
難以想像,德約卡心下感嘆,前後只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
一直以來德約卡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猛然間發現距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他甚至不敢相信這一切是真的。
夏爾沒有在這個話題上深入。
他知道在法蘭西的體制下,做到了卻不點破是最好的選擇,因為這會讓人們以為這是他們的選擇,而不是夏爾的。
就像“戰時配給制”。
是在人們的呼聲和擁護下將權力交給夏爾,並非夏爾所想。
夏爾翻開了另一份檔案,隨口問:“美國的生意進行得怎麼樣?”
“很順利!”德約卡點了點頭,眼神逐漸由欣慰轉為疑惑:“你似乎早就知道會發生什麼?”
夏爾裝糊塗:“發生了什麼?”
德約卡將桌面的檔案往後翻了兩頁,說:
“你把伽蘭德步槍以半價投入民間。”
“它們馬上被一卷而空,最後還出現在黑市上,價格翻到了兩倍甚至三倍!”
夏爾平靜的附和一句:“是嗎?”
“是的。”德約卡點頭道:“你不知道這款步槍有多走俏,你更想不到購買它的主力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