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正文 後記

寫下這部最後一個字時,仍有些不真實的感覺,不敢相信這個故事終於被我寫完了。因為這部書相較於之前的作品,實在令我寫得不大輕鬆。歷時三年,三次推翻重寫,才終於找到了我想要的感覺,尤其中途因為備戰高考而停筆近一年,故事中的人一度散落在離我很遠的地方,但他們終於沒有被我遺忘。

這個故事和以往的故事有些不同,我曾經所描繪的那些悲歡離合,大多可以以“友情”二字作為主題,但對於這本書的主題,我想以“恩怨”二字才更為貼切。的確,正是因為越軒和安天闊、越冥和安冷耀、安冷耀和君諾塵、靈夜和幻影……他們之間的恩怨才造就了這整個故事的悲歡離合。它雖然叫《落櫻之前塵如夢》,但它同《落櫻》截然不同,有獨屬於自己的格調。

然而,“恩怨”這二字又該如何解釋,直到寫完這本書,我仍是迷茫的。或許,正是因為我的迷茫,才有了這本書。隨著漸漸成長,我才恍然發覺,原來這塵世間的恩怨糾葛無止無休,曾相伴成長的好友姐妹也終會因此一夕之間同你情誼盡散,化為一個你不曾熟識,令你心寒的人。在恩與怨之間,人們大多隻記得“怨”,而銘記恩情的人大多又會受盡這等人的欺凌。這恩恩怨怨歸根到底還是因為人心的難測。人心,實在是這世上最複雜的東西。

三年前,我十五歲,而今,我已十八歲,再不是曾經那個因為同朋友拌嘴而難過許久的青澀孩童了。這三年,我從一個“不拘小節”的“江湖兒女”化為一個漸漸收斂起性格的少女,我終於還是成長了,也如願收穫到平淡卻安寧的友情,在與同學自建的“三流”小劇組裡交到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同時,也認清了一些人,和一些人在人生的旅途中漸行漸遠,儘管曾經同行卻終是殊途。

我筆下的人物也終歸同我一起成長,褪去了幾分青澀,多了幾分成熟,那些曾嬉笑打鬧的歡樂漸漸化為彼此間的相顧無言、恩怨難分的苦痛。本是奇幻的夢境,到底還是被現實磨平了些許稜角。然而,我始終記著瓊瑤阿姨曾說過的一句話:儘管在生命裡,無數坎坷,也受過許多挫折,我依然相信“愛”,相信“善”,述說人類的“真情”,一直是我寫作的主題。我相信,這也將是我筆下永恆的主題。

其實,這部書中本就沒有真正的惡人。即便是君諾塵,所做的一切也終歸是為了他的姐姐。人之初,性本善,沒有人一開始就會走上那條不歸路。至於君諾塵,他本只是書中的一個配角,在最開始策劃這整個故事的時候,甚至本沒有這個人,可寫著寫著,他的溫潤、他的沉穩便觸動了我的心結,我還在疑惑他為何會跑入我的筆下之時,卻已在不覺間給了他那麼多的安排。

君諾塵確實是一個悲劇,他本應稱得那句詩“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卻因為那本不該有的執念將自己陷入深淵,一面厭惡自己的滿手血腥,恐懼姐姐會討厭他,一面卻又不得不在暗夜中越走越遠……在我寫到他投入火海的那一刻時,我為他鬆了口氣,他終於從那揹負了一生的執念中解脫了出來,從今以後塵世間的一切再同他無關,於他而言,又有何不幸。

可我,終究是心疼那個本該是溫潤如玉卻因執念而變得面目全非的男子……

故事的最後,定格在越冥和安冷耀彼此相視的畫面,之後的種種在《落櫻》中一一被道盡,他們的對立算在《落櫻》中便註定了下來,但我仍想補全他們之前的人生,還原那些被時光掩去的前塵往事。

從十一歲提起筆到而今的十八歲,寫作佔據了我七年的光陰,伴我走過迷茫的成長歲月,在未來,我堅信那支筆也會始終旋轉在我的指尖,伴我寫出各異的傳奇故事。一路走來,寫作的心境在變,情感在變,唯有初心始終銘記,不曾辜負。

無論十八歲還是八十歲,但願我永遠是懷著對寫作的赤誠,描繪著世間無盡傳說的女孩……

2017年8月11日 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