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楊清才化了裝,早已逃掉了;李詩劍太平軍這邊,只看那天王傘下,賈謀遠所扮的“楊清才”仍在,以為楊清才被圍在這包圍圈裡了。
賈謀遠嘆道:“我現在才明白,繞道鹿茸縣那條路上的伏兵,是用詐欺騙我軍!嗚呼!悔之無及矣!”
賈謀遠不降,山谷路上,七萬人馬擁擠不堪。
李詩劍又派人喊話,仍然無效,於是太平軍這邊一聲令下,兩面山頭一輪十箭齊射,就見箭如雨下!
賈謀遠見了,長嘆一聲,拔出劍來,自殺身亡。
賈謀遠既死,殘兵更無鬥志,紛紛投降。此時七萬人馬,已經有近萬人死於剛剛一輪十箭齊射之中。
殘兵投降後,李詩劍統計戰果,得降兵近六萬人,降將二十四員,楊清才逃脫,賈謀遠身亡。
李詩劍嘆道:“賈謀遠死了,真是可惜!”又問降將,楊清才是怎麼逃脫的?
自有人說明賈謀遠定計楊清才化裝之實情。李詩劍聽了,心裡登時亮堂明白,就叫過孟平道:
“孟將軍,楊清才是你的故主,此次你是有意放水走了他,是不是?雖然你這也是報答他,但再也不許有下一次!”
孟平驚驚顫顫,認罪求饒。李詩劍道:“可以饒你死罪,但不可不罰!我要將你削職降官,貶為佰長;你須得立功,才可贖罪!來人,先把他拉下去,打二十軍棍。”
戰果統計結束後,李詩劍將降兵與降將作一番整頓,加上原有人馬,就其中選兵八萬,進攻倒馬州。
楊清才逃到倒馬州主城,聚攏殘兵並各縣守軍,才二萬多人,聽說李詩劍領兵八萬來攻,自知不敵,於是放棄倒馬州,退保黃州、洪州。
楊清才退入黃州後,手下各部兵皆到,總兵力達到五萬,這才安心。然而又有張八李九領殘兵來報:“万俟松敵不過李詩君,全軍大敗,本人被俘!”
原來,万俟松領十萬大軍,來勢洶洶,包圍了順義州北邊門戶景縣。
那景縣守軍,自邊界到景縣,設有十座烽火臺以傳警訊,万俟松大軍到時,徐興與馬榮先是以攻代守,由馬榮出縣迎戰,頗有斬獲。
只是,雖然徐興有智,馬榮有勇,但與万俟松十萬大軍相比,五千兵太少,最後不得不退入城中死守。
幸而李詩君五萬人馬及時趕到,雙方就在景縣拉開了大戰序幕。
李詩君大兵到後,先行衝擊万俟松圍城之營。万俟松跟副將李達商量道:
“這李詩君,人稱屠馬將軍,有勇有謀,況且城中徐興多智,馬榮勇猛,我軍若是頓兵堅城之下,他們裡應外合,這個仗可就不好打嘍!”
李達道:“我兵倍於敵兵,兵法上說,十則圍之,倍則戰。敵軍衝營,將軍你是主將,不宜先出,我先迎戰李詩君,作試敵之戰,不知將軍意下如何?”
万俟松道:“李詩君不是一人可以擋得住的,不如我軍齊出,乘他立足未穩,混戰一場,或許能收大功。”
二將商議既定,當下就各領三萬兵來迎戰李詩君。万俟松、李達兩支人馬一左一右攻到,與李詩君混戰,李詩君一看不能勝,親壓後陣,大軍後退二十里,安下營寨。
万俟松、李達得勝回營,商量軍情,万俟松道:
“我軍初戰小勝,但終究是沒能實現偷襲奪取景縣這個作戰目標,徐興馬榮文武相濟守於內,李詩君元氣未傷而攻於外,說起來,這個情勢依舊對我們不利,李將軍,你有什麼好法子不?”
李達道:“將軍,末將曾經學過一個陣法,叫做八門陣,我軍兵力既多於敵兵,正好布這個八門陣,把這景縣作為八門中心,又合九宮之理,正好可以外擋李詩君,內困景縣,我們跟他李詩君鬥陣,怎麼樣?”
万俟松聽了,連聲稱:“好!”又說道:“李詩君有勇有謀,但也不會是萬事通吧?我就不信他李詩君還精通陣法!”
於是万俟松、李達日夜排兵,佈下八門陣,並派人前去向李詩君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