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速回告伏參議,本王領兵接應他,讓他往西門這邊衝!”
楊清才衝出西門,領兵轉向東北方向,來接應伏立明,走不到三里路,果然見伏立明領了近四千殘兵往這邊逃來,身後則是李詩劍的太平軍吶喊追殺!
楊清才上前接應了伏立明,合兵一處,邊擋邊撤,且戰且退。
楊清才道:“伏參議,聚風嶺怎麼樣了?”
伏立明道:“迴天王,那李詩劍設計狠毒,小臣領兵來救黃州,不想他竟然用伏擊,以三倍於我的兵力,一擁而上,要圍殲我部於野外,若非我軍用車輪之陣,只怕難免全軍覆沒呀!等小臣領兵衝出重圍時,聚風嶺已經被他們佔了!”
說話之間,楊清才與伏立明領殘兵已經退入了城中。追兵見伏立明逃進了城,就收兵而回,不多時,城下鳴鑼,李詩劍太平軍全面撤退了。
黃州城中,伏立明喘息既定,就跪下向楊清才請罪道:“請天王治罪,屬下誤中敵計,失了聚風嶺。”
楊清才道:“罷了,伏參議,勝敗是兵家常事,你不必過於自責!”
伏立明感動流淚道:“天王對小臣的恩寵,小臣是肝腦塗地不能回報啊!今日若不是小臣有天王所賜的名馬絕塵,只怕早已落入李詩劍手中了!”
楊清才拍了拍伏立明道:“伏參議,趕緊起來!你的忠心,我是明白的。我們先商量下面怎麼防守本州吧。”
伏立明聽了,也就站起身來,向楊清才道:“天王,小臣在聚風嶺,得到一個壞訊息,還沒來得及跟您報告。”
楊清才道:“什麼壞訊息?”
伏立明沉重地說道:“天王,小臣在聚風嶺剛剛打探得不利訊息:洪州已經被李詩君打破,李詩君留田夢常、馬榮等人鎮守,以防杜懷彪;自己卻與大刀常勝等將領一起,率領三萬大軍,往黃州這邊來助戰,估計三之內就能到達這裡了!”
楊清才聽了,目瞪口呆,倒退兩步,頹然跌坐到太師椅裡,口中喃喃:“完了,完了!伏參議,我們怎麼辦?”
伏立明道:“剛剛小臣隨天王退入黃州城中之時,他李詩劍太平軍,明明可以順勢圍城,卻並沒這樣做,其中深意,便是要堅我軍心,讓我們死守黃州城呀!
若是天王固守此城,只怕他大軍圍城之日,小臣與天王插翅難飛!”
正在此時,又有探馬來報:“李詩劍太平軍大將宋義,與軍師文子明領兵一萬五千,插在我軍與灰縣之間,隔斷兩下聯絡。
王漢與馬銘二將軍領兵來救,被宋義與文子明殺敗,退回灰縣,那宋義與文子明竟進兵攻打灰縣去了!”
楊清才聽了,急得流淚道:“伏參議,如今黃州竟是一座孤城了,怎麼辦呢?”
伏立明尚未來得及說話,就聽楊清才仰天嘆道:“老天啊老天!我楊清才自從起兵以來,招賢禮士,意圖開創大業,不料現在竟是一敗至此!”
伏立明聽了,也是心情黯然,卻也向楊清才說道:“天王,您也不要太過傷感,為今之計,我們應該是速棄黃州,前去救援灰縣,不然,灰縣失了,那李詩君的人馬再趕到這裡,我們可真就是無路可走啦!”
楊清才道:“伏參議,為何要放棄黃州去灰縣啊?”
伏立明道:“灰縣鄰近平林州,實在不行,我們可以向杜懷彪借兵,或者,投奔他,也是一條活路呀。”
楊清才聽了,咬咬牙說道:“就依伏參議之論,我軍棄城,出奔灰縣!”
伏立明道:“天王,既然您同意了,我們就要抓緊行動,一分一秒也不可耽誤,否則,王漢、馬銘二將擋不住那宋義,失了灰縣,我們可就慘了。
若是我們及時趕到,內外夾擊,或許不但能守住灰縣,而且能擊敗宋義與文子明呢!”
楊清才道:“說得是,伏參議。”
不說這邊黃州城裡,楊清才慌張匆忙,準備棄城而走;再說李詩劍太平軍這邊:李詩劍收兵回營,眾將各來獻功畢,都去休息。
此時有探馬來報:“文軍師與宋義將軍使人來報:先前擊退那灰縣守將王漢馬銘二將,如今乘勝追擊,去打灰縣了!”
李詩劍聽了,不由得嘆道:“文軍師與宋將軍貪功冒進,打亂了我的計劃!”
燕君平道:“我主汗皇,憑他二人,趁機打那灰縣,也不算是失策呀。古人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們倆當機立斷,也不是很好嗎?”
李詩劍道:“燕軍師,我弟弟已經打下了洪州,領三萬兵正往這邊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