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有權道:“也好!”
於是,當夜二更,經縣城中,仝有權命令宋經領了一萬兵來劫營,又令一員偏將領兵五千,去尋找經河上游斷流處。仝有權自己,則是領了一萬人馬,作為二路,以備接應宋經。
且說宋經,趁夜領兵來到李詩君大營之外,就見敵營之中一片黑暗無光,悄無聲息。
宋經摸入敵營,更不見動靜,於是宋經不由得就心往下沉:真是撤退了嗎?若是李詩君用計,只怕我今夜就完蛋了!
宋經令部下一齊點起火把,吶喊一番,仍然不見動靜。火光裡看得分明:果然是一座空營。
宋經就令部隊後退,不想後面,仝有權也殺到了。宋經就告訴仝有權,這裡是空營了!
仝有權道:“這才是二更,敵軍撤退也太快了吧!難不成他們初更就撤退了?竟然讓我撲了個空——罷了,宋將軍,我們撤退回城吧!”
宋經聽了,自然遵命。於是仝有權與宋經兩個領著兩萬人馬往回撤退。不想未出敵營,就聽得四面號炮響起!
仝有權與宋經四面看時,只見四面有四條火龍,敵軍都是手持火把,吶喊殺來。
仝有權道:“不好!我中計了!”
宋經當先拼殺,領頭往外衝,正迎著李詩君,李詩君輕輕一槍挑飛宋經大刀,一伸手,就把宋經活擒過來,擲在地下,自有小兵上前,將宋經綁了。
仝有權見機得很,一看勢頭不對,趕緊領兵換個方向,避開李詩君,然而,李詩君大喝如雷:“不要走!”
仝有權心中更是慌張。
此時李詩君大軍四面合圍,仝有權拼死衝殺,只剩下百十來個親衛兵,在昏天黑地裡,跟隨主將殺出,衝到經縣城下時,恰好城門大開,就一頭往城中鑽來。
剛剛入了城門洞,就聽得不斷地“撲通”“哎喲”之聲!原來,經縣縣城,已經被李詩君部將張立張遙二人趁虛奪取,伏兵在城門洞裡設下絆索,是人到人倒,馬到馬倒。
仝有權急匆匆,意惶惶,到了城門洞裡,怎麼能不是“‘撲通’‘哎喲’”呢?
“撲通”自然是摔倒之聲,“哎喲”當然是摔倒後發出驚叫。仝有權在一片撲通哎喲之聲裡,還沒反應過來,就被擒了。
此時經縣已經被拿下,李詩君進入經縣城中,來到縣衙坐定,著人押過仝有權一般俘虜,李詩君向仝有權道:
“仝將軍,你如今已是俘虜,失了經縣,那辛君集與卜君瑞必也不會放過你,你是投降還是不投降?”
仝有權未及答話,就見一將,手執雙錘,帶數人押過一將來交令。仝有權看時,卻正是自己派出去尋找阻斷水源之處的偏將林闖。
仝有權暗歎一聲:想不到,一著棋錯,滿盤皆輸!至此,仝有權就向李詩君道:“元帥,末將願意歸順太平汗國。”
李詩君笑道:“本城兵將,都是你的屬下,你負責說降他們,如何?”
仝有權道了一聲“是”,就隨李詩君指定之人,來勸降一幫俘虜。
天亮後,仝有權做好了勸降工作,來回報李詩君。
李詩君道:“仝將軍,煩你寫封信給辛君集和卜君瑞。”
仝有權道:“不知元帥讓末將寫什麼信?”
李詩君道:“你只說經縣被圍甚急,讓他速派人來救援。”
仝有權聽了,自去寫信,李詩君就先派人送信求救。卻留下徐興守領兵三萬守經縣,同時嚴密封鎖經縣訊息。自己則是帶了十萬人馬出了經縣,在木門州回經縣的要道九鳳嶺上埋伏。
卻說木門峽前線,卜君瑞與辛君集努力抽調了五千兵來救經縣,領兵之將季寒只道九鳳嶺離經縣還遠著呢,五千人馬在他指揮之下,大搖大擺地闖進了李詩君太平軍十萬人馬包圍圈……
不用說,五千無備之兵對上十萬有備之眾,連一輪十箭齊射都挺不過:前後數分鐘時間,就被消滅個乾淨。
李詩君又讓仝有權寫信求援,說道是季寒援軍被太平軍一戰抹殺乾淨,經縣如今危如累卵!
卻說辛君集與卜君瑞兩個,守在木門峽前線,連木門州本城都顧不得回。為啥?太平軍林珙所部,雖是失了大將張猛,但又有宋義與呂岩領兵兩萬前來助戰。
宋義比張猛弱不了多少,更比張猛多一分智謀,而那呂岩,卻又是文武雙全,足堪為帥。林珙得二將之助,攻打木門峽隘口更急。雙方鬥智鬥勇,大西軍除去佔有地利優勢,其他都弱於太平軍。
論鬥智,等於是卜君瑞一個對上太平軍軍師柳無名、伏立明、林珙、呂岩四個,論鬥勇,辛君集雖然也是老將,曾經在大同汗國武考大比中得過名次,卻是比不得太平軍有宋義、呂岩二人,林珙雖是武藝略弱一分,但此人有智啊。
等到辛君集與卜君瑞接到經縣第二次求援後,卜君瑞與辛君集兩個本已是焦頭爛額,到這時就都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