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五十一章、托缽僧薦入神京

詞曰:

解珮傾心,聞琴得意,也是知遇之恩。徐君何在,掛劍亦銷魂。流水高山亙古,知我者,鮑子情深。還如是,山公一薦,此去入京門。

當春,爭競秀,花須柳眼,蜂陣蝶群。萬木千帆動,水印風痕。正是桃蹊李下,把春色,戶戶平分。因回首,故園東望,芳草渺孤村。

——調寄《滿庭芳》。

話說當時,托缽僧開鼎煉製隨身仙府,這煉製情形,在托缽僧而言,輕車熟路,無須多言,然而這正副兩個城主,還有那兩個中陣長,卻是看得仔細。

就中數那文城主,比另三人更上心。文城主眼瞅著托缽僧是有條不紊地將一樣樣材料投入到了鼎中,鼎下火起,當時心裡一動,暗道:

先不說他煉製水平怎樣,單是看他所用這鼎,就頗為不凡啊;這種鼎,能隨身攜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煉製,便已足見匠心嘍!

文城主更是大長精神,寓目之際,只見升控開始,鼎中材料熔化,不多時,溫度極高,身子離得稍近一些,便覺得十分烤人。

好在文城主是個仙道四階的修仙高手,對於高溫烤人,儘可以忍受得了,文城主放出神識感應探查時,這高溫,居然是三千五百多度!

突然間,這烤人的高溫,分明三千五百度高溫度為基準,上下波動,文城主感應分明,情知這是波控,是煉製過程中提純去雜的重要步驟。

文城主眯了眼睛,心頭估算著托缽僧這提純去雜的時間,在他看來,托缽僧不過是一個靈道八階的修仙者,能支撐二十分鐘也就不錯了,哪知道自己一息一息地數下去,足足有三十分鐘過去了!

文城主本以為三十分鐘過去,托缽僧應該是額頭見汗了,不料抬眼看時,托缽僧神色如常,並無一絲吃力的模樣!

文城主大吃一驚,暗暗神識傳訊給項副城主道:“老項啊,這個托缽僧明塵的仙家真元竟然如此雄厚!你看,他到現在,居然沒見一絲吃力的模樣哩!”

項副城主也是神識傳訊以回答,讚歎不已地說道:“是啊!煉製一道,是十分地易學難精,這恆控與波控,我聽說是最消耗仙家真元的了!瞧他這樣子,只怕是仙道初階二階的煉製大師也沒有他的仙家真元雄厚,他哪裡來這麼雄厚的仙家真元哪?”

“是啊!按理說,有這麼雄厚的仙家真元,他怎麼可能還只是個靈道八階的修仙之人呢?”文城主是又讚歎又奇怪。

兩個城主是如此地讚歎與驚奇,那皮陽秋與吳經緯又何嘗不是如此?這四個,對托缽僧熟練老到的煉製手法固然驚讚,更迷惑不解的是,托缽僧的仙家真元雄厚得嚇人!

其實托缽僧自己心裡最有數,如今器靈阿彌可以借力給自己,只須自己心意轉動,阿彌得了自己的話,那黑缽的仙道二階靈力便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了托缽僧的體內!

這一點,外人哪裡曉得?!

話說托缽僧正在煉製之際,自身得了器靈阿彌的靈力浸潤,分明感覺到修為境界也是在不斷地上漲,畢竟黑缽對托缽僧有反哺的功能!

前文說過,隨著托缽僧的修為境界的提升,黑缽的反哺功能越來越不明顯了,不料此時進行煉製,托缽僧這一借阿彌的靈力,實際上等於是加強了黑缽的反哺之力!

黑缽的靈力在托缽僧體內繞了一圈子,重新迴歸自身,托缽僧的體質與經脈就這樣地被黑缽的仙道靈力沖刷,也是如同鼎中熔液提純一樣越來越純粹!

托缽僧突然驚叫了半聲,那兩位城主兩位中陣長都是聽得一愣:怎麼?煉製失敗?不像啊!

然而四個又不好出聲詢問,畢竟托缽僧煉製之前就說過,不可以有任何打擾的。

托缽僧驚叫了半聲,自己心中有數,就把那剩下的半聲驚叫強行忍住,咽也回去。

原來,托缽僧分明發覺,自己是要晉階了!若是這個時候就晉階,這一鼎溶液就算是作廢了!

托缽僧豈能容許自己煉製失敗?自己這一番煉製,本是以之作為敲門磚,要敲開人家的大門,為自己,也為雷仁、萬法亭、九長老等這些人贏得一個好的出路的。

在托缽僧看來,白俊作為一個小陣長,就能有權力給自己這些人發放人頭證,若是自己做了中陣長,那麼,自己憑中陣長的權力,給雷仁萬法亭這些人辦理個人頭證,應該也是小事一樁。

何況,托缽僧一直以為,這天陣仙國,名字中含有“天陣”二字,只怕與那天陣子有干係,那天陣子,可是自己所學陣道陣法知識的源頭,更是自己的兒子小棒兒隔空遙拜的師父!飲水思源,托缽僧再也不會像初到臨沙城時那樣莽撞行事了。

在這天陣仙國裡,此時的托缽僧,只想像人世間凡人謀求功名那樣,一步一步地往上努力,到了一定時候,自然能見得著這天陣仙國的國主洪恩上人——托缽僧也是暗暗打聽過了的,這天陣仙國因為立國於混亂世界中,所以規矩甚大——沒辦法,自己只好入鄉隨俗啦。

當時托缽僧立即壓制自身的修為境界,一時間再也不敢借黑缽靈力,好在波控之後,鼎中溫度下降,到了臨界點時,粗坯成形和刻注陣法時會稍稍多消耗一點兒仙家真元靈力,別的也沒什麼大消耗了。

話不多說,當時陣法刻注完畢,鼎中法寶成品,四具隨身仙府,正是一爐出品,都是二品靈器!

天劫氣息透鼎而出!

城主府內,個城主並兩個中陣長都是吃驚:托缽僧這傢伙煉製一道上出手怪厲害啊!

當時文城主急忙道:“托缽僧,城中暫時別無好去處,你趕緊到大校場上去渡天劫吧!”

當時皮陽秋與吳經緯先行領路,兩個城主隨後,一行五人徑奔大校場,到了校場邊上,四人止步,讓托缽僧自去渡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