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是想要強行將戰場往水底拖,也是很難做到。
可對面江大那位置選手,在這方面雖然也算是做得不錯,可雙方車型比對上,確實是存在著一定差距。
不得不說,整場對抗可以說是一波三折;
從開始對面江大那邊操作手搶佔先手,到陳晨這邊進入精神力進階狀態反打,再之後到兩人的精神力對耗。
其實越是到了這時候,越是考驗雙方的毅力;
畢竟精神力的對耗,也不是件輕鬆的事情,需要忍受著身體、或者說大腦的應急機制保護;
繞是如此,雙方都還在死死地堅持著,戰車沉悶的轟鳴聲,圍繞著賽場所在的堤壩,依然在不斷盤橫、響徹;
甚至,對方起手強攻的策略,也可能說是很到位;
再加上對方打了個擦邊,略微有點搶跑的嫌疑,確實一度佔到了上風;
至少,在大多數人看來是這個樣子。
陳晨跟對面江大那位選手的對抗,這時候節奏明顯越來越慢;
雙方精神力,都很難再支援大肆的激烈對抗;
奈何陳晨這邊仗著精神力進階狀態,直接強勢反殺。
這時候整個對抗賽,在這種僵持中,也從技術層面轉變到了毅力的比拼;
畢竟雙方的精神力,在這種對耗中,都已經瀕臨底線。
映襯著堤壩一側水面上奔騰滾滾的水浪,戰車的轟鳴聲,仿似篇正在迴盪的交響樂章。
沉悶的戰車轟鳴聲,乃至金屬碰撞的刺耳摩擦,一度壓過了江面上的風聲、水浪聲。
當然,嚴格來說,對面江大那邊,其實也不希望看到陳晨這邊鬆口;
如果讓陳晨脫離開、再找機會來一下的話,下次恐怕就直接ko爆機了。
畢竟陳晨這邊之前的一擊,雖然沒有攻擊到對面江大的主要系統,但大抵透過那一擊,肯定也摸清楚了一些情況;
這話看似有些矛盾的,但裝甲戰車的對抗,往往機會就在稍縱即逝間;
換句話說,眼下這種情況下,陳晨這邊、或是對面江大那邊,誰先找到合適的機會脫手,無疑就能搶到先手,把對方幹翻掉;
尤以眼下的戰況,幾乎已經到了最後一步的時刻!
可此時陳晨這邊,手裡還捏著個大沒放呢!
相比較而言,陳晨這邊戰車的整體效能,絕對是遠遠不如對方的;
再加上對面江大那邊的戰車,針對陳晨這邊做出過一定的調整改變;
對方戰車內部結構、以及各系統方面先放一邊不談,單是對面戰車前端的固定前鏟坡度、以及長度上,無疑就是做出了很大程度的調整。
至於說對方這麼做,到底是為了什麼?
肯定是為了堤防陳晨這邊戰車的壓力穿刺!
畢竟陳晨這邊戰車的武器系統,確實屬於在車身上部的頂置武器;
說白了,在陳晨這邊攻擊時,確實利用穿刺元件自上朝下盡心壓力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