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寧洛淺見,百家爭鳴時道家才是純粹的道統。
而東漢時期道教草創,到魏晉唐宋道教鼎盛......
究其根由,還是統治階級想要借道家思想的名義穩固秩序,如此才衍生出了道教的天庭神仙。
但那早已背離道家的初衷,更多則是鞏固君權的工具罷了。
所以在明清走向衰落,也是必然的事情。
而陰符陽火這一概念,提及最多的地方,便是明清的道教門徒。
他們以子時至己時為陽時,以午時至亥時為陰時。
認為前者當進陽火,後者當退陰符。
確實沒什麼毛病。
因為日夜也算是陰陽的一種,所以這裡的陰時陽時並無謬誤。
只是,與道門源流產生了分歧。
道家的陰陽之說,比起日夜輪替,更應與天干地支契合。
子醜寅卯辰己,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地支之中,陰陽區分理當是每個時辰交替一次。
子,陽,水。
醜,陰,土。
寅,陽,木。
卯,陰,木。
辰,陽,土。
己,陰,火。
午,陽,火。
未,陰,土。
申,陽,金。
酉,陰,金。
戌,陽,土。
亥,陰,水。
對應的月建則是與時辰相彷,從子到亥,是從十一月到十月。
這才是道家哲學的陰陽源流。
而不是明清道教道士夢寐以求的修真偽道。
哪怕從易經術數的角度來看。
奇數為陽,象徵天。
偶數為陰,象徵地。
這也與道家十二地支的陰陽學說相匹配。
寧洛摩挲著下巴,心道:“如果這麼分配陰陽的話,就比萬法界的培藥藥方合理多了。確實,依照天行綱常修行的確有可取之處,但是把小周天規限為一天,實在太過苛刻。”
“照萬法界的規則,如若不坐關靜修,修行便很難有成果。”
“因為只要荒廢了兩三個時辰,那麼一天的修行恐怕都會功虧一簣。”
“這樣未免太荒唐了些。”
“但是......”
“如果把小周天,規限為兩個時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