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潘月生默默地喝著茶,看著查良鏞,發現他的表情不時地變幻,時而挑眉,時而動容,當他看到《尋秦記》的時候,更是沉浸其中。
過了許久,查良鏞放下報紙,發出了一句感慨:“這《九鼎日報》的確厲害,這個叫夏禹的作者水平很高,不僅能寫的一手好文章,而且這部《尋秦記》也顯示出了其深厚的功力,香江什麼時候出了這麼一個人物?難道是大學的教授?”
說道最後,查良鏞疑問地看向潘月生。
聽到查良鏞的話,潘月生苦笑著搖搖頭說道:“看來也不是我一個人看走眼,老查,要是這夏禹是大學教授我也不會吃驚,只是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這夏禹現在還是一個少年!而且還正是這《九鼎日報》的老闆!”
查良鏞眉頭一挑,有些吃驚,在看到潘月生不像是開玩笑之後,他才有些感慨地說道:“後生可畏!後生可畏啊!”
“想不到現在的年輕人都這麼厲害了,哈哈!”查良鏞笑著說道。
“能在這個年紀寫出《尋秦記》來,而且看他的寫作手法,儘管才短短几萬字,但明顯有自成一派的趨勢,只要保持水平,香江文壇又會崛起一位武俠小說大家,的確天才啊,待我寫點東西。”
感慨完,查良鏞便拿起紙筆開始寫了起來。
潘月生好奇地站了起來站在查良鏞背後看著他寫,待看到他寫的內容後,他無奈地說道:“老查,你還有心情給《尋秦記》寫書評,評價寫的還這麼高,你不會還想讓我發表出去吧?”
“這有何不可?《尋秦記》確實值得稱讚,有一些地方讓我也觸動不已,如果有機會,真想和這位小友促膝長談。”查良鏞笑道,一臉地不在意。
“老查,《九鼎日報》可是虎視眈眈,現在差我們《明報》可就一點點,你要是再把這評論發表出去,這不是替《九鼎日報》宣傳嘛,我們不是虧大了?”潘月生有些著急地說道,生怕查良鏞真的發表出評論,給《九鼎日報》助攻。
“哈哈,老潘,好久沒看你著急了。”查良鏞笑著說道。
看到老搭檔還有心情開玩笑,潘月生很是無奈,定定地看著他,反對的意思十分明顯。
“好了,老潘,你這是關心則亂,你想想,按照現在的趨勢,就算我不發表這篇評論,難道《九鼎日報》就不會超過我們《明報》?”查良鏞解釋地說道。
聽到查良鏞的話,潘月生沉默不語,雖然不想承認,但是他理智告訴他,開掛了的《九鼎日報》很快就會超過《明報》,而且很有可能今天就會超過,明天就能看到資料。
“既然始終會超過,那又何必螳臂當車呢,還不如賣他個人情,該擔心的是馬家那位和那位報業女王,我們擔心什麼?“
“再說何必在意什麼虛名,第三第四又有何區別呢?而且你要對《明報》有信心,我們《明報》根基穩固,面對的人群和《九鼎日報》區別很大,對我們銷量影響也不大,再一個,《尋秦記》確實給我感觸頗多,不吐不快啊!“查良鏞繼續解釋道。
聽到這,潘月生嘆了口氣,也想開了,確實是他鑽牛角尖了。
的確如查良鏞所說,《明報》離《東方日報》和《星島日報》差距很大,再根據這兩天《明報》統計的銷量看,波動也很小,他也對比過兩份報紙的區別,可以看得出《九鼎日報》對《明報》的衝擊很小。
雖然《九鼎日報》同樣定位是覆蓋精英人士,但是《九鼎日報》面向的是商業向的精英人士,主打金融商業新聞;而《明報》定位的是高階知識分子,主打的是時政民生新聞,二者的受眾雖有小部分重疊,但是畢竟精英人士,不差多買一份報紙的錢,所以他根本沒必要擔心,該擔心的是馬家和胡家那位。
而且,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來夏禹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賣夏禹這位天才一個人情,拉近一些關係,也總是好的。
“好吧,老查,明天我就把你的評論發出去。”潘月生說道,然後又感慨了一句:“這夏禹還真得好好謝謝你!”
“哈哈,順手而為,以後得到的回報可能更多,何樂而不為呢?”聽到潘月生的感慨,查良鏞哈哈一笑,在不損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做些錦上添花的事有何不可?和一份註定崛起的巨頭報紙保持良好關係對《明報》也是有好處的。
接著,他不再多說,又忍不住拿起報紙看了起來,時不時搖頭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