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面對霍建寧的這個問題,夏禹也感到有些頭疼。
夏禹想了想,再次詢問道:“寶麗金國際有限公司有沒有上市?”
面對夏禹的詢問,霍建寧遺憾地搖搖頭說道:“這家公司不是上市公司,主要股權都集中在西門子公司跟飛利浦公司手中,兩家公司合起來的股權達到了百分之七十左右,剩下的股權零散地分佈在一些股東手中。”
聽完,夏禹眉頭再次緊鎖一些。
沒上市就難破局了,而且兩家公司的持股加起來超過了百分之七十,能夠控制寶麗金國際有限公司的絕對意志。
難辦啊!
……
實際上,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天工電子遲早都會面對這種問題。
因為天工電子是後來者,向原本的強者發起挑戰,就要面對之前的強者所積累的龐大底蘊。
一般而言,一個產業鏈的上游和下游並沒有絕對的主動地位,關鍵還是看綜合影響力和實力。
現在天工電子作為產業鏈的上游,雖然在技術上佔據了優勢,但是產業鏈的下游是個短板。
而飛利浦公司原本就是橫跨全產業鏈的強者,雖然現在技術上落後了,卻還有產業鏈下游龐大的寶麗金國際有限公司來充當護城河,對天工電子公司形成了最直接的反制。
在這種情況下,天工電子公司的技術優勢被對沖掉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若是天工電子公司遲遲不能推出產品面向市場,那麼飛利浦公司等競爭對手因為技術專利問題也不能推出產品,要麼換一個研發方向避開天工電子公司的技術,要麼就是雙方妥協。
而妥協又有不同的情況,這就得看是哪方佔據主動地位。
就目前霍建寧所說的情況來看,天工電子公司缺乏一個強大的唱片公司來支援CD隨身聽的發行,寶麗金國際有限公司是一道避不開的坎。
即使世界上其他唱片公司會支援,缺少了寶麗金國際有限公司這個唱片帝國,也無法充分地開發CD隨身聽市場。
寶麗金國際有限公司會為飛利浦公司贏得很多的時間,一旦飛利浦公司研發出不同的技術,再拉上原本紅皮書標準的盟友重新締結一個如前世的黃皮書標準,再依靠他們原本與世界各大唱片公司的關係,以及寶麗金國際有限公司的優勢,很有可能直接將天工電子公司直接掀翻在地。
到那時,天工電子公司之前開拓的市場會成為他們的嫁衣。
雙拳難敵四手之下,失敗是唯一的結果。
夏禹深吸一口氣,將腦海中的思路逐漸捋清楚,腦地裡先是浮現一個念頭——收購寶麗金國際有限公司!
但是緊接著便被他抹去。
飛利浦公司跟西門子公司不會不知道寶麗金國際有限公司對它們的戰略作用,現在飛利浦公司為什麼在黑膠唱片、播音機、留聲機等市場市場佔據主要地位,還不是因為擁有寶麗金國際有限公司?
前世寶麗金國際有限公司為什麼會被環球唱片收購?
最關鍵的原因便是因為唱片市場和隨身聽市場已經走向黃昏,飛利浦公司跟西門子公司已經放棄了這兩個領域,所以寶麗金國際有限公司的重要性已經大大降低。
再加上當時世界唱片市場競爭力度越來越大,乾脆就直接將寶麗金國際有限公司賣掉,收攏資金繼續開發新的產品。
所以現在想要全面收購寶麗金國際有限公司,幾乎很難實現。
唯一的機會,便是先將荷蘭飛利浦公司跟西德西門子公司給收購了,收購了這兩家公司,寶麗金國際有限公司自然就到手了。
但是收購這兩家公司?
換做是後面有機會時不是沒可能,但是現在的話……不現實!
收購不了寶麗金國際有限公司,那就只能妥協了。
但是妥協也有妥協的做法。
如何妥協,才能夠利益最大化呢?
不管如何妥協,天工電子公司的最終目的就是獲得行業的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