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十五年三月二十一日,秦國二十萬大軍開拔,浩浩蕩蕩向著韓國殺來。
韓國本有三十萬大軍,魏國又派了八萬大軍相助,共計三十八萬,而秦派出的軍隊才二十萬,雙方兵力對比相差將近一倍。
如果單純資料之比來看,是1.9比1,看似只多了0.9,不多,但多出的這0.9可是一十八萬人!
秦是發瘋了?
敢以二十萬人對抗韓魏三十八萬人,且這場戰爭,韓國背後還有其他國家在支援。
這些國家雖未像魏國那般直接派兵相助,但也在物資上對韓國進行了支援。
這一戰,牽動了天下很多的目光!
諸子百家在關注,七國的王宮貴族們也在關注。
許多地方,許多的人生出了同樣的想法,這也許是一個新時代開始的序幕。
本次攻韓,蘇啟真人未動,派了一個機器人隨軍,他並不是要去指揮打仗,而是確保秦軍在情報上不會處於下風,若秦軍攻韓遇到困難,必要的時刻提醒一下,讓秦順利拿下這一戰。
這場戰爭,秦派的兵力雖僅二十萬,但秦將的陣容卻非常豪華。
王賁、王離、蒙武、蒙恬、李信等秦將都在其中,這倒不是秦對韓有多重視,而是有其他目的。
秦國五年的改革,涉及諸多方面,最重要的方面便在於農業和軍事,軍隊的改革,包括軍制,以及武器裝備等等。
有著公輸家的加入,在蘇啟的大力推動下,秦軍裝備了大量新式的武器。
而新的武器,將會對戰爭模式帶來改變,這不僅需要士兵們去適應,也需要作為指揮者的將領去適應,總不能別人用炮彈轟炸,你他丫的還把人聚在一堆,將軍陣列得整整齊齊吧?
五年中,蒙恬、王離等秦軍將領目睹武器的變化,對戰爭做過不少思考和演習,蘇啟還親自為他們講過新的戰術思想和軍事理論,但這都只是紙上談兵,一切的演習推演都無法與實戰相比,必須以實戰進行檢驗。
所以,這攻韓一戰,也是讓秦軍將領學習昇華的舞臺。
秦軍抵達韓國邊境,天下矚目的攻韓一戰開始了。
作為秦攻韓第一戰,當然要打得漂亮,要震懾住敵人,秦軍直接拉出了上百門機關大炮向韓國邊境的城池齊射,那場面讓看到這幕的人無不變色。
儘管他們有人早已得知秦軍在平定巴蜀時,用過一種可怕的武器,但等真看到那轟炸的場景,才知何為可怕!
機關大炮發射,沒有一般大炮發射的轟鳴聲,但上百枚巨箭從天射落的場面,一樣壯觀。
“咻、咻、咻……”
巨箭騰空而至,每一枚又在空中裂開,分出十多個炮彈,上百枚巨箭,一下子便是上千顆炮彈落下,一起轟炸在城牆上,那畫面如同天災降臨。
“轟、轟、轟”
那韓軍守衛的城牆,頃刻間便被炮火淹沒,巨大的轟鳴震動從那裡傳來,一團團爆炸的火光在那升起,城裡的人均感到整座城都在搖晃。
城牆崩塌,城牆上的韓軍屍骨無存!
秦軍從崩塌的城牆處悍然攻入,根本沒遇到任何有效阻擋。
因為百門大炮齊射,這是他們從未遇見過的事,誰能告訴他們,這仗該怎麼打?這城該怎麼守?
在後方韓魏聯軍大營,中軍大帳中,作為韓軍統帥的衛莊臉色不怎麼好看,他未想到與秦交鋒的第一戰會敗得如此快。
“這是公輸家機關術所造的武器。”
中軍大帳中不止有韓國的將領,還有魏國援軍的將領,一名魏國將領道:“這種武器比韓國勁弩威力更大、射的更遠,如果我們與秦軍遠端交鋒,必敗無疑。我們必須想辦法接近秦軍。”
“要如何接近才是問題,秦軍肯定對此有防備。”
“我看可以這樣……”
韓魏的將領們都商討起來,衛莊聽著這些將領的談論,也在思考該怎麼解決。
他心裡憋著一股火,他早就想與秦國開戰,最好是蘇啟率領秦軍與他交戰,他要在戰場打敗蘇啟,可沒想到,與秦交戰的第一戰便敗了。
夜晚的韓魏大營並不安靜,畢竟這裡駐紮了幾十萬人,再怎麼也不可能安靜,隨時有士兵巡邏,營寨立著高塔,有在晚間視力敏銳的高手在高塔上守著,一旦發現有異常,便會及時通知其他人。
營中的種種安排非常到位,防絕了秦軍從地面夜襲的可能。
但如果是從天上或者地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