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穿過雲層,直奔大洋彼岸。
不過這一次晶片談判,遠沒有上一次那麼輕鬆。
畢竟高通向來強勢,還有著大量CDMA專利,算是3G時代的絕對霸主。
說白了,哪怕不用高通的晶片,都得向高通支付專利費!
不過在20112013年的國內,這筆專利費還是能賴掉的。
這幾年的國產智慧手機,賣的價格低,都沒幾個交專利費的。
畢竟真交專利費,一部2000塊的手機,成本1500,高通收300專利費,愛立信收100,諾基亞收100,微軟收100,華為也能收100,思科收50……
那別賣了,都不夠賠的!
專利費都快比手機貴了。
因此,這年頭的國產手機,只能在國內賣,可以不交專利費……
若是到海外賣,光專利費都得賠死。
但2014年開始,高通在國內也開始收專利費了。
那時候規模小的品牌沒事,銷量前幾名,都得交錢!
再往後,規模小的都得交……
朱長林忍不住開口:“老闆,這次晶片,您打算採購哪家?”
王逸擺了擺手:“到時候看兩家出的條件,再定。晶片採購,都是小問題。關鍵的,還是怎麼擺脫依賴,實現晶片自研啊!”
星逸手機憑藉當下的創新,賣到三千不成問題。
但要做高階,要像華為一樣,挑戰蘋果的霸主地位,那就難了,必須要有自己的東西!
如果沒有自己的東西,只是買辦,只是供應鏈整合,只是組裝手機品牌,做中低端還行,做高階,想都白想!
這也是為何,華為、蘋果能賣高價,而小米衝高階難的原因。
因為蘋果有自己的系統生態,有自己的處理器,有大量的專利。
同樣,華為也有自己的處理器,有自己的基帶,有巨量的專利,還有不相容安卓的百分百純自研系統!
說白了,一個品牌沒有真東西,沒有硬核心,永遠做不了高階!
因此,為了衝高階,小米也要自研晶片。
可是小米沒有晶片研發的技術,那怎麼辦?
大唐聯芯有啊!
於是,2014年10月,小米和大唐聯芯成立松果電子,小米佔股51%,聯芯佔股49%,聯手開發晶片。
主要的員工來自聯芯,技術也是來自聯芯科技開發並擁有的SDR1860平臺技術!
而小米則提供資金和市場。
第二年,松果電子研發出SOC晶片——澎湃S1。
雖然只是一款中端系統晶片,但也算成功。
可後面的澎湃S2晶片,流片失敗,SOC研發之路也就無疾而終了。
直到2021年2022年,才又相繼推出了專業影像處理晶片澎湃C1、快充晶片澎湃P1,電池管理晶片澎湃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