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一代手機花錢不少,開一次模也花錢不少。
上市一年多,小米1加上小米1T總銷量才一百萬。
加上連續降價,中間還換了一波處理器,成本又增加不少,截至目前也只是勉強回本。
若是再賣個五十萬臺,甚至一百萬臺,那才能大賺。
因此雷布斯不想那麼早開始新機研發,而是想著繼續用小米1T,蹭一波星逸Xphone 1雙核碾壓華為、HTC四核旗艦的流量,爆賺一波。
但可惜,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熱度沒有蹭到,反而被華為、HTC給爆錘!
原因簡單,小米勢單力薄,粉絲數量完全不如另外兩家。
二來人家說得也佔理,小米的雙核,的確最佳化地不咋滴。
於是,小米本想借機蹭一波雙核碾壓四核的流量,結果流量沒蹭到,還被人家騎臉輸出,成了“小米雙核發熱降頻,不如單核”!
更要命的,魅族也跳了出來,直言自己的MX已經升級三星四核,碾壓小米雙核,並將雙核的MX也降價到1699,騎臉輸出小米1T……
這下小米的處境變得更加糟糕。
比起小米1T,魅族MX全面碾壓,原本貴五百,大家都選小米。
如今只貴100,那大多數的粉絲都選擇魅族MX了。
這讓小米在國內的銷量雪上加霜,只能依靠阿三那邊。
但阿三那邊也不順利,1599的價格都嫌貴。
雷布斯很是無語:“的確得研發四核新機了,真沒想到,魅族MX也上了四核,真是雪上加霜啊!”
“是啊,星逸手機、HTC、華為、魅族等等,全部都上了四核,我們小米1T的雙核,算是到頭了。除非繼續降價。”
“要不我們降到1399?一臺手機賺三百,也還可以。”
“不行,咱們降到1399,魅族MX也會跟著降,到時候我們還賣不動。”
“唉,只能做新機了。”雷布斯直接拍板。
老黎卻是道:“不等星逸二代釋出?”
“是啊,要不再等等,等星逸二代釋出了,看看都有什麼好東西,我們再跟著學習,然後做全新的小米二!”
雷布斯點點頭:“有道理,那我們先定下主要元器件,找供應商談判,等這些完成,差不多星逸二代就釋出了,到時候剛好照著星逸二代來設計小米二!”
“好!”眾人紛紛應道。
老黎更是直接開啟筆記本:“對於小米二我早有準備,首先是處理器,目前有兩種選擇。”
“第一,英偉達四核tegra 3,40奈米,價格便宜,再加上我們之前小米1T用英偉達的雙核,關係還不錯,但要我們自己額外購買基帶,自己整合。此外tegra 3發熱嚴重,我們可能和HTC一樣翻車。”
“第二,高通四核APQ 8064,28奈米,效能比英偉達四核強,功耗控制的也更好,Xphone 2就採用這一款。發熱不會嚴重,也不會翻車。”
“我個人建議,選擇高通。”
可接著,有人反對道:“不能選擇高通,小米1代如何難產的,你們都忘了?”
“當初Xphone 1賣得好,狗幣高通把雙核晶片都給了Xphone 1,導致我們小米1好幾個月無芯可用,最終不得不重新設計,改投英偉達tegra 2!”
“對,高通太高傲了,看不上小企業,咱們吃過一次虧了,絕不能再吃虧,還是選擇英偉達tegra 3。”
老黎眉頭微皺:“如果選擇tegra 3,最佳化不到位,和HTC一樣翻車,不如Xphone 1的雙核咋辦?難不成諸位覺得我們小米晶片最佳化能力,已經趕得上星逸科技?”
“這……”眾人無言反駁。
老黎繼續道:“實際上,大家都清楚,晶片最佳化是一門深奧的學問,我們小米目前的最佳化能力,簡直就是負最佳化。”
說著,老黎開啟一組資料:“如大家所見,這就是小米1對高通雙核的最佳化,越最佳化越卡,妥妥地負最佳化,還不如不最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