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手機需要電源管理晶片,充電器也需要電源管理晶片。
甚至部分品牌的原裝充電線,都有晶片。
當然,這種充電線就很貴了。
比如前世蘋果的原裝充電線,一百多一根。
小米的原裝充電線,也要幾十。
而沒有晶片的充電線,就便宜多了。
當下10瓦的充電線,其實不帶晶片也問題不大,但若是功率再大了,晶片也就必不可少。
一部3G手機,需要兩顆電源管理晶片P1,分別用於手機和原裝充電器。
一顆快充晶片C1,用於手機。
因此,王逸都是三顆晶片一起出售。
若是充電線都強制帶上晶片,那就是四顆。
但四顆成本太高,大部分廠商都接受不了,尤其是國產品牌。
像是小米旗艦,加上稅費的總成本才1500,若是四顆電源晶片就幹到150,都快趕得上手機處理器了,那小米都有壓力。
王逸思來想去,還是放棄了強制充電線內建晶片的策略。
一旦強制,不但手機廠商要多買一顆晶片,那些造充電器資料線的上下游廠商,也得多買一顆晶片,必然會引起抵制。
畢竟這年頭資料線價格都很便宜。
一顆電源管理晶片就40,那充電線都得奔著100去了,這不現實,也不利於xcharge快充標準的推廣。
最終王逸見好就收,放棄了充電線強制內建晶片的策略。
一部手機+充電器,三顆晶片足夠賺了。
當下,高通,德州儀器,博通等友商的電源管理晶片最高支援5瓦,不支援10瓦快充。
可以說,星逸科技的電源管理晶片P1,快充晶片C1,都處於壟斷地位,全球只此一家。
別說賣到三四十一顆,就算是賣到五六十,比高通晶片貴一倍,友商也得買。
這就是壟斷地位的優勢。
畢竟普通手機可以不上10瓦快充,但旗艦手機想賣高價,就得上10瓦,否則競爭不過友商。
哪怕王逸要高價,他們也得硬著頭皮買。
可王逸沒有漫天要價,相反,只是比高通等友商的5瓦慢充,貴了1美元左右。
領先一代的水平,卻只貴了1美元左右,各大品牌都覺得王逸良心。
得益於王逸良心的定價,哪怕壟斷優勢,都沒有漫天要價,各大品牌紛紛下單。
沒有任何意外,單是這一波快充晶片套裝的出售,就賺得盆滿缽滿。
看著星逸半導體部門的報表,王逸心情大好。
300萬套訂單的客戶:魅族,小米,黑莓。
500萬套訂單的客戶:HTC、VIVO、oppo、酷派、摩托羅拉。
1000萬套訂單的客戶:華為、中興、三星、聯想、索尼、諾基亞、LG。
看著訂單,王逸神色有些複雜。
這年頭,很多品牌尚且健在。